三晋大地历游记之临汾篇

菡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4日7:15我们自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乘坐吉祥航空前往山西省临汾市,开启五天四晚晋西南自驾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河壶口瀑布(山西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4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槐树景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明朝初年大规模移民的象征性出发地,见证了洪武至永乐年间18次官方移民活动,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文化的核心符号。‌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初移民政策,约600年来衍生出独特的根祖文化,现存遗址包括碑亭、茶室等纪念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三监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苏三监狱因北京名妓苏三(玉堂春)蒙冤落难囚禁于此及戏剧《玉堂春》的流传而闻名遐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胜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5日上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胜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唐代改称广胜寺,以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三绝”闻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碧霞圣母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坊堆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1996年被列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为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木牌坊、圣母殿,两侧仅存西厢房三间,占地面积888平方米,圣母殿以庑殿顶、琉璃脊兽及明代悬塑为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泰云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始建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现仅存大殿,主体结构为宋代建筑。大雄宝殿殿内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展现了平阳古代画工的艺术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帝庙(洪洞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称为苏三还愿处,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常青四村关帝街,占地面积2072平方米,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洪洞关帝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关帝楼(春秋楼)、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关帝楼是一座四面贯通的过街楼,也是关帝庙大门。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玉皇庙(洪洞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西北十华里马牧乡辛北村,于蒙元太宗窝阔台元年(1229年)建,洪洞玉皇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玉皇殿、关公殿、二郎殿均为元代建筑。玉皇庙三座大殿内梁架均使用天然林木保持了元代风格,殿内均有壁画,画面线条流畅、风格粗犷,保存尚好,与大殿同为元代作品。作为稀有完整的道教庙院,玉皇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活动有极高价值。2001年6月25日,洪洞玉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盘古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皇庙内有一块被称为“盘古石”的奇特石头,这块石头被称为“八卦石”,是玉皇庙的镇庙之宝之一。盘古石呈圆盘形,直径约1米,外观像一块陨石,具有三层结构,象征着天地人三才,中间为天池,代表太极初成,两仪始有;中间八卦代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外层二十四位天干地支,代表日时节气‌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盘古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科学价值。据科学界研究,盘古石可能是太阳系最古老的矿物之一,含有耐火材料,能够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中稳定存在。这种特性使得盘古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商山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三皇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孙堡村西北5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均有修葺。其坐北面南,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筑有三皇殿、关帝殿、三官殿、法王殿,四座殿内均砌龛并有塑像,绘有壁画共约100平方米。洪洞商山庙是三皇文化的载体,建筑保存完整,有元、明、清多种建筑风格及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3月5日,洪洞商山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霍州署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霍州鼓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北大街,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首次维修,建筑面积225平方米。霍州鼓楼底座高7米。整座建筑分上下两部分。底座基为青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阁楼为木结构建筑,全楼总高22米,地基边宽13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斗拱四铺作,明间较大,次间较小。明间作格扇门,次间作墙,墙角四根金柱直通上层。阁楼共有檐柱32根,高2.25米,为刹柱,有柱基,为鼓式莲花座。2019年10月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千佛庵(小西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6日</b></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初因大雄宝殿中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千佛庵”,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且为区别城南的“大西天”寺院,更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清代各朝多次修补,民国三年(1914年)和1986年也进行过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寺内最小的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西天因一款游戏【黑神话悟空】而爆火,但亲临现场观看其近二千尊悬塑佛像,依然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精美绝伦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牛王庙戏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亦称舞楼、牛王庙舞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村,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戏台坐南朝北,建在高1米多的台基上,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和两山前部露明,后檐与两山后部砌墙,山墙约为山面总长的三分之一。大斗分置于四角柱上,额枋上四周施斗12攒。是现存元代戏台中较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也是研究元代戏曲历史、美术史及建筑史的重要实物例证。1996年11月20日,牛王庙戏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羊后土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称东羊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被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是一处集建筑与彩绘泥塑精华于一体的古代寺庙。其坐北向南,是一座二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保存有山门、戏台、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殿、东岳殿(遗址)、圣母殿、耳房等。庙内遗存的元代建筑及明代彩绘泥塑,结构别致,工艺精湛,均代表了同时期的最高水准。2006年5月25日,东羊后土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铁佛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称大云禅寺、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南。因为寺内高耸的宝塔下供奉着一尊铁铸佛头而得名。铁佛寺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铁佛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灵光寺琉璃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7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西梁砖塔”,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上北梁村西约1000米处,是金代的古建筑遗存。创建于唐贞观年间,金皇统年间重修。灵光寺琉璃塔是灵光寺内的主要建筑遗存,是一座平面八边形楼阁式木构琉璃砖塔,原有十三级。每级正面有小圈门,一层南侧开拱门进入塔内,其余七面设假拱门,塔残存七层,塔高为22.44米。塔各层檐部均为琉璃斗栱、兰普、垂莲柱。椽飞、勾头、滴水为砖雕仿制,三层出平座。琉璃斗栱为仿木构五铺作重下昂计心造。灵光寺琉璃塔较好地保存了金代建筑历史原貌,为研究金代琉璃塔提供了实物例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3月5日,灵光寺琉璃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汾城古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汾城16公里处,原为太平县城,唐初为尉迟恭的封地一鄂公堡。 古太平县城在唐贞观七年(633年),由古城镇迁于此地,经历朝历代建设,在汾城留下大批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汾城古建筑群现存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到清末的建筑遗构12处40余座,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主城墙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2006年5月,汾城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隍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襄汾县鼓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学前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陶寺国家考古遗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其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近年来在对于陶寺遗址的发掘中,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孢粉、浮选、选种)、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包括碳十四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观象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迄今为止世界最早观象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悲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始建于唐大和元年(827年),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再次扩建修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1年6月,曲沃曲村镇大悲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尧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庙,集深厚历史文化与娱乐庙会于一体的华夏文明圣地,展现尧帝丰功伟绩,传承五千年文明精髓,每年庙会吸引无数炎黄子孙共襄盛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历临汾,仿若触摸着中华文明跳动的脉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密码:尧庙见证着华夏文明的曙光从黄土高原升起,那承载着“协和万邦”智慧的宫阙,是先民对理想社会的最初构想;壶口瀑布奔腾咆哮,飞溅的浪花似在诉说大禹治水的豪情;陶寺遗址的古观象台静静沉睡,把人类百万年的进化轨迹凝固成永恒的文明标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建瑰宝更是星罗棋布,广胜寺琉璃塔在阳光下流转千年华彩,琉璃构件以绚丽色彩勾勒着佛教故事;隰县小西天悬塑以“悬、奇、巧、绝”惊艳世人,千尊佛像悬于半空,营造出梦幻般的佛国世界。还有那陶寺遗址,每一处遗存都似一把钥匙,打开尘封的历史宝库,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政治智慧、艺术造诣与精神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临汾的文化遗产,恰似一部立体的史书,在表里山河间,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壮丽史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