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推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6月6日上午,琼县教师培训中心学前教研员陈训锐老师,第一片区的各园长、骨干教师在新进幼儿园开展以“聚焦园所问题,幼儿园一日生活优化策略研讨”为主题在教研活动。</p> 研路同行 <p class="ql-block"> 童心未泯,研路同行。第一片区的各园长、骨干教师们如约而至,大家有序签到,开启了此次片区研讨之旅。</p> 实地查看,交流指导 <p class="ql-block"> 来访园长、教师参观了我园的幼儿活动室、功能室、户外游戏场地等园所环境,观摩过程中,老师们时而拍照记录,时而热烈讨论。同时也结合自身园所实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与建议。在参观交谈中拉近了距离,架起了园所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p> 集中研讨 研讨话题一:如何制定教研方案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谈到,在构思第一片区教研方案时,需以整体视野把握教研脉络。片区教研应聚焦全域性问题,避免局限于单一维度,因为孤立研究易引发更多未知挑战,唯有统筹规划,方能突破教研瓶颈。同时,活动设计环节至关重要,需兼顾合理性、科学性,尤其要将幼儿的自主性作为设计核心,让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自然生长。此外,明确而精准的研究方向是指引教研之路的灯塔,清晰流畅的思路则是推动教研前行的脉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高效的教研体系,助力片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p> 研讨话题二:一日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p class="ql-block"> 在走访琼中各幼儿园的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每一所园所都能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独具特色的一日活动安排表。每所幼儿园根据园所环境、幼儿特点的差异,时间规划与活动设计各有巧思。这也提醒我们,在规划一日活动时,不能盲目照搬,而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灵活调整。同时,更要以反思为镜,审慎审视一日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自主性究竟如何体现?真正的自主性应源于幼儿内心的主动探索,萌发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是他们基于兴趣与需求自发的行动,而非仅仅在教师引导下的被动参与。</p> 研讨话题三:周计划如何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p class="ql-block"> 在教研探索的征程中,我们不应将问题的症结一味归咎于孩子,而应将目光投向环境布局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的适配性,以及教师引导的有效性,展开全方位的自我审视与深度反思。</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着手制定周计划时,需以保教工作为核心,审慎思考规划的方向。在推行放手游戏后,我们更应聚焦幼儿的真实需求与发展轨迹,探索如何给予恰到好处的支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这背后的关键,在于立足幼儿视角,精准剖析班级在环境创设、材料供给、师幼互动及家园协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陈训锐老师强调,若要真正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投放的细节至关重要——投放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投放,都需要在计划中清晰且具体地呈现。周计划的制定,应紧密围绕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点滴,比如孩子收拾玩具的效率等看似细微却蕴含教育契机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还需以上周未解决的问题为镜,反思材料投放是否契合幼儿的探索需求,在计划推进过程中,不断叩问自己:基于儿童的真实需求,我们进行了几次集体分享、几次小组交流?唯有秉持这样细致入微的反思精神,才能让周计划成为推动保教质量提升的有力工具,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此次片区教研不仅是互相学习研讨的机会,也是“指南”精神的内化落实的过程。教师们深刻的了解到了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以及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对如何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指导好幼儿一日生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们将持续发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形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方冰</p><p class="ql-block">初审:林慧娇</p><p class="ql-block">终审:王园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