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一句话作为阿里大环线行程的总结,不知道是否演绎全面?概括到位?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知慈悲,见自己知归途。</p> <p class="ql-block">去西藏旅游,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反,阿里大环线北线的旅途更是如此。从狮泉河镇出发,到拉萨北郊的当雄县下车,我注意到,我们的导游和司机一路上比我们还要紧张,因为我们当中说不出患有基础疾病的可能只有一个人,而且人均年龄直接奔七十。整个行程中我的自我要求是:行动平稳、动作放缓、不时深呼吸,当然也要吃点药。出发前我专门去“雷允上”买点抗高反的药,随手把家里的一盒加拿大西洋参拿去切片。药店是我们江西老乡开的,店员们也都认识我。她们问我要买点什么药?我说,要去西藏了,想买点抗高反的药。她们笑了,说,你手上拿着的就是最好的啦!除了物质准备,我把三次去西藏、尤其是阿里大环线旅游的高反感觉归纳一下:高反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应是从内地飞机降落拉萨机场,一下子登上海拔3600米时的感觉。这一个阶段多数人都有头晕、恶心的反应,我们当中那位最年轻、身体最健康的同游也有呕吐反应,休整1-2天以后就好了。第二阶段是从3600米到4200米进入日喀则至珠峰大本营阶段,海拔虽然升高了500-600米,珠峰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加上现在酒店房间也有弥漫式供氧,因为这种体验,我也准备在家里安装制氧机,所以对弥漫式和鼻吸式做了一些比较,浓度和压力是核心参数,不过,在西藏,心理学上所说的“积极暗示”也较为有效,除非极度缺氧。离开日喀则之后就是第三阶段,一路向西北,海拔高度也开始保持在4200-4500米之间,时不时地还翻越5000米以上的垭口,着实感觉到考验的逐渐临近。从狮泉河镇向北上G317,就开始了北线,海拔也保持在4500-4600米以上了。过了革吉,直到班戈县的北拉镇,整个国道两旁只见牛羊在“天上”吃草,周围空无一人,不愧为“无人区”!这三天是实打实的第四阶段!到了这里,我才会明白,为什么索朗和格桑对我们随时出现的高反状况会那么紧张,因为一旦出现因高反引起的脑水肿、肺水肿,在这段路上要找到降海拔的退路都没有了!其他辅助措施都不能确保续命😢。这也是我用这么多文字讲述高反的意义所在。各位还想去阿里大环线旅游的朋友,我只能说,所有感觉自己是最清楚的,且走且珍惜吧! 回到上海,我去医院配常用药,跟熟悉的大夫讲起在西藏的高反感觉,大夫告诉我,高反不仅仅是心肺和呼吸系统的反应,更是一系列全方位的挤压和位移,甚至包括耳膜、视网膜、嗅觉和味觉,等等。当然,没有出现心肺和呼吸系统的重症反应,其他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自行恢复,或者算是“再平衡”。</p> <p class="ql-block"> 西藏美食没有列入中华菜系系列中,但是西藏同样守护着川菜天下大统的格局。无论街镇上,还是国道边,无论是瑞吉酒店这种国际大牌,还是“洞子口凉粉”一类苍蝇馆子,想要找一家不是川茶的餐厅都难。不过,藏餐中有两样食物有必要推荐一下:手工糌粑。我上次在云南丽江的阿若康巴庄园吃到过老板扎巴格丹亲手制作的糌粑和酥油茶,他的表演性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扎巴格丹也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扎巴老爷”,是一位誉满康区的企业家,他还给我签售了他的个人自传《寻梦香巴拉》。推荐的另外一种是生牦牛肉酱,这是藏文菜名的直译,但是吃法很洋派,就像吃鱼子酱一样,放在手心上呲溜一口,丝滑入口😄,或者像吃北京烤鸭一样,裹饼吃。</p> <p class="ql-block"> 尽心尽力的阿里大环线之旅仍有些遗憾,这大概是文化之旅的属性吧!我是这样宽慰自己的。因为我们对西藏的历史并不熟悉,历史人物只能结合着大事件勾连起来,所以,我以现在所说的“藏传佛教”作为底图,分别以时间和空间划分经纬度:以山南地区、象雄地区和阿里地区作为地理标识,以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作为时间界限,有点简单化了,但不容易混淆。三个地理标识地区的意义分别是:山南地区是西藏最早的宗教发源地,苯教对于西藏、对于整个藏区、对于藏传佛教都有极大的影响,我两次途经山南,都没有对苯教的诞生地进行深入了解;象雄地区和阿里地区,无论是在前弘期(约始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还是9世纪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复兴过程中的上路弘传和下路弘传,都是经过这两个地区传播开来的。到了10世纪后期,起源于阿里地区,由古格王国等阿里王室倡导的,佛教与苯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藏传佛教”的雏形,再从阿里向卫藏地区传播,这段话有些拗口,但是说到问题的实质:无阿里,不西藏。在此基础上,藏传佛教不断发展,形成了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众多教派,各教派在教义阐释、修行方法等方面各有特色,还形成了活佛转世制度等独特的宗教制度。这些历史文脉,在山南、象雄和阿里地区都有文物和实景记载。</p><p class="ql-block"> 不再赘述了,已经有朋友提醒,美篇写成了论文;《美篇》官方也告诫我,不宜扩散的敏感话题点到为止!未尽之言,就作为我在阿里大环线上的留白和意境吧!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阿里大环线之旅,你才敢说,你看到了西藏,你懂得了西藏,其余的都是别人口中的残渣。</p> <p class="ql-block"> 无阿里,不西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