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来到啦,天气暖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万物都有了生机,帅帅小朋友周日和爸爸妈妈春游的时候,捞了很多小蝌蚪并带来了幼儿园,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老师,老师,小蝌蚪怎么这么小啊?““它为什么还有个小尾巴呢?“他们每天这么游来游去不累么?”从此,小蝌蚪便成了孩子们嘴边经常讨论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心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好奇心表现也不同。</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相关的一些知识,拓展和延伸他们的已有经验,我在班上开展了以《你好,小蝌蚪》为主题系列的班本活动</p> 初识小蝌蚪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谈论到自己见过的小蝌蚪时,对小蝌蚪的生活环境有了争议,有的说在池塘,有的说在田里,还有的说在水沟里,小蝌蚪的家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出校园,去周边找找小蝌蚪吧。</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散步时,小朋友们惊喜的发现南山湖里就有小蝌蚪!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围上去,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p> <p class="ql-block"> 之后通过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了探索,我们发现,虽然小蝌蚪比较常见,但是对于它的习性、生活环境等等,孩子们并不了解。怎样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一步一步地“走近”小蝌蚪,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呢?我们决定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家长资源,让活动进一步开展。</p> 探秘小蝌蚪 <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第二天小朋友们就穿戴好装备,去南山湖里捞小蝌蚪,准备养在教室里。</p> <p class="ql-block"> 捞到小蝌蚪啦!小蝌蚪真可爱呀!</p> 蝌蚪成长记 <p class="ql-block"> 老师给我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原来小蝌蚪长大了就是小青蛙呀!先由一颗颗卵变成小蝌蚪,小蝌蚪慢慢长大,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然后又长出了前脚,尾巴慢慢消失,最后变成了青蛙。</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把小蝌蚪带回家后很用心的在喂养它们。</p> <p class="ql-block"> 通过开展了这些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青蛙是两栖动物,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皮肤虽然要保持湿润,但不能长时间呆在水里。活动后,经过孩子们的讨论一致决定将小青蛙放回大自然。</p> 创美小蝌蚪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用画笔,留下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p> 趣玩小青蛙 <p class="ql-block"> 一起来学小蝌蚪游啊游,去找妈妈吧~</p> 课程总结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提到: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之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这是一场充满童趣的私人订制,活动因幼儿的兴趣而生,他们一开始关注的是小蝌蚪身体的特点,随着对蝌蚪爱吃什么有了进一步观察,进而又发现一蝌蚪与蝌蚪之间的不同生成了新的问题和活动,在猜测、观察、寻找答案、认证答案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探究学习的方法,进一步亲近小蝌蚪,在幼儿的探究中,我们没有直接把小蝌虫的相关知识告诉幼儿,而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童心,提付给他们观察的机会,聚焦幼儿的关注点,引发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