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寒博士 <p class="ql-block"> 梁氏,一个连名字都不配有的"安国夫人",偏在史书的夹缝中擂响了鼓。这鼓声,初闻是战鼓,细听却是千年女性觉醒的先声。</p><p class="ql-block"> 野史家们倒也殷勤,替她补了个"红玉"的芳名,仿佛非如此不足以彰其"烈"。宋人的笔墨吝啬得很,只肯记她"一夜奔驰数百里"的脚力,却不肯记她脑中的沟回。直到她血溅楚州,才勉强换来几行"杨国夫人"的虚衔。这倒应了那句老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有血便是烈。</p><p class="ql-block"> 可笑的是那"功臣妻给俸"制度。分明是她单枪匹马平了叛乱,赏赐却偏要以"韩世忠之妻"的名义下发。就像把一匹骏马套上绣鞍,还要夸赞鞍子精美。更妙的是她竟敢弹劾自己的丈夫,这在"夫为妻纲"的宋代,简直比黄天荡的鼓声还要惊世骇俗。道学家们只得一面称颂其"忠",一面暗骂其"悍"。</p> <p class="ql-block"> 而今人谈"女权觉醒",总爱把这位"梁红玉"请出来装点门面。却不知当日她擂鼓时,何尝想过什么"主义"?不过是见不得胡马践踏江南罢了。真正的觉醒,从来不是旗号下的呐喊,而是桴鼓前的抉择。当满朝朱紫大臣犹疑不定时,这个"无名的"女子已经挽起了袖子。</p><p class="ql-block"> 史载她最后中伏身亡,鲜血染红了淮水。这血比后世给她的所有封诰都鲜艳,也比文人墨客题赠的"红玉"二字更真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