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岛总督府旧址

江南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龙山路26号的建筑是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又称“迎宾馆”,还有“德国小皇宫”之称。它是基本上都是按照德国皇宫10:1的比例建造的,当时耗资100多万德国马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代表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踏入青岛龙山路26号,德国总督楼旧址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讲述者,静静矗立。这座1905年始建、1907年落成的建筑,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精心设计 ,融合德国威廉时代风格与青年风格派手法,尽显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内部装饰豪华精致,保留着德国原装的大钢琴、落地钟、枪柜及红木床等家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了大门就看见别墅门前有两棵大杉树郁郁葱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立面不对称,大蘑菇石砌墙体,多变化屋面设计,具德国中世纪田园风格,南立面东西两部分以券柱廊为主,柱帽、檐头、墙角基部等由粗犷岩石迭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为4层大型花园式住宅,石、钢、砖、木混合结构,总高度30余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大楼宽敞的门厅豁然开朗,巨型吊灯洒下昏黄的光,瞬间将我拉回百年前。沿中央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三楼的会议大厅,这里曾见证无数决定青岛命运的时刻,如今虽安静无声,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二、三层的办公区,高大宽敞的房间,窗外廊式阳台视野极佳,能看到观海山的葱郁和青岛湾的波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层和三层的办公区,高大宽敞的房间,窗外廊式阳台视野极佳,能看到观海山的葱郁和青岛湾的波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承载着百年前的故事。踏入其中,精美的雕花、华丽的吊灯、厚重的实木地板,无不诉说着往昔的奢华。漫步展厅,从德国殖民统治,到日本侵占,再到回归祖国,总督楼见证的历史风云令人唏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总督府由德国建筑师弗里德里希·马尔克(也有译为马立克)设计。他运用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结合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与青年风格派手法,使建筑成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内部装饰豪华精致,保留着德国原装的大钢琴、落地钟、枪柜及红木床等家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7年落成后,第三任胶澳总督奥斯卡·冯·特鲁泊和第四任胶澳总督阿尔弗雷德·麦尔·瓦尔戴克在此居住。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楼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官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楼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1934年,改称迎宾馆。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曾改为“国际俱乐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青岛解放后,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和贵宾的主要场所。1999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架施坦威钢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间阳光房,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多么超前的设计理念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所有的家具每一件都是从德国运过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计算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打字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显微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通往那间阳光房的暗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栋建筑上的西面有一只遥望着德国的方向的诺曼龙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造型来源看,这种龙头源于诺曼人,诺曼人是早期生活在北欧的日耳曼人,他们常在渔船和战舰上雕刻此龙头,有镇海之意,也被视为海盗象征及海上霸权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楼前,我不禁思考,它是殖民历史的印记,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如今,它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时刻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当下。 这次参观,让我对青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总督府里出来,突然发现在这个总督府旧址的园林边上还有一个在青岛所有德国人建造过的建筑微缩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德国控制青岛的这些年,在青岛还建造了不少建筑,留下了不少德国风格的建筑也有不少中西特点结合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份卓越的建筑成就令人赞叹,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差距。如今,我们当以之为镜,汲取其精华,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自我。相信凭借不懈努力,中国建筑必将在世界舞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材的堆砌严丝合缝,内部装饰奢华而不失典雅,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与建造者的高超水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德国建筑智慧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这些微缩景观,心里感触也挺深的,德国总督楼的身影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那繁复精美的雕花,错落有致的尖顶,将德国建筑的精湛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