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雅韵

云水禅心

<p class="ql-block">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时光婉转,青花瓷历经千百年,釉色依旧。也许每个中国人都如我一样,钟情它的素雅、端庄,在艺术与生命的呼吸中,感受一个民族的性情与气质。 下面我就带同样喜欢中国青花瓷的朋友们一起来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吧。</p> <p class="ql-block">跟着讲解员,我们来到了三楼10号展厅。正对门口的墙壁上,白色线条勾勒出一轮圆月的造型,在灯光的作用下,光华璀璨,耀眼夺目,内写三行黑色字体:“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三行字中,“沧海撷珠”用“黑色“字体打出,苍劲有力,醒目灵动。下面两行是宋体,字号也小了很多。圆月的背后是用白色线条勾勒出大小不一宝瓶的图案。整幅图给人的感觉是明快、淡雅、立体、梦幻。</p><p class="ql-block">我和游客们都目不转睛地看,正凝视“苍海撷珠”猜测它名字的含义时,只听讲解员左手一指,用清脆甜美的声音介绍道:“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此次展览是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成立60余年以来首次举办的珍藏文物展。选出展品161件,大部分为首次面向观众展示。"我们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个游客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讲解员又补充到:“而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珍贵文物,是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们从造纸厂、炼钢厂、废品收购站抢救回来的”。我不由地唏嘘,很想一睹为快。</span></p><p class="ql-block">讲解员转身,轻移脚步,我们紧随其后,来到了展厅,只见展厅内陈设着各种造型的青花瓷物件:瓷瓶、瓷碗、瓷盘、瓷壶……</p><p class="ql-block">讲解员介绍形式和纹饰不一的瓶,“玉壶春瓶“、“玉堂春瓶”、“抱月瓶"、“葫芦瓶"、“赏瓶“的形制与瓶上的花纹。至此我才明白了不同时期,这些青花瓷瓶的造型和花纹的演变,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寓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拿玉壶春瓶和玉堂春瓶来说,玉壶春瓶始建于宋代,原为酒器。宋元时期,瓶颈部细长,腹部略小。至明清时期,气形逐渐丰裕,撇口短颈,腹部丰盈微垂。</span></p><p class="ql-block">讲解员重点提到这种瓶在清朝叫赏瓶,帝王对臣子作赏赐之用。她继续说:“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她指了指赏瓶上的图案说:“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喻意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span></p><p class="ql-block">“抱月瓶”与“玉壶春瓶”最明显的区别是,“抱月瓶”腹部扁圆,好似一轮明月。小口直颈,颈两侧有耳,两耳可以拴绳背负或悬挂。它不像“玉堂春瓶"和“玉壶春瓶”那样腹部浑圆。原来“抱月瓶"源自游牧民族的“马挂瓶”。<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花瓷是历代烧瓷技艺和心得感悟的结晶,也是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开放包容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葫芦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形似葫芦。葫芦籽多,喻示多子多福,葫芦的谐音“福禄”,喻示福禄绵长,受到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再下来,讲解员还介绍了“梅妻鹤子图案的青花瓷盘”,“婴嬉图的青花瓷碗”。其中包含了大诗人林逋纯粹、淡泊、通透的感人故事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p><p class="ql-block">我无不感叹,青花瓷就像一首流动的古老诗句,讲述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的故事,代表着中国人富有水墨意味的东方审美。</p><p class="ql-block">讲解员又介绍了“青花罐"和"青花尊"的区别。第一次听到青花瓷还有这么多学问,不禁引起了我的探索欲。原来,罐类:特点是口径大、腹部深且丰满、颈部内收、大底圈足,以实用为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尊类:与瓶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口大足小的为尊,口小足大的为瓶。尊的器型源于青铜器皿,除了用于陈设,还有盛酒的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讲解员还特别介绍了名为“将军罐”的瓷器。初听这个名字就很惊讶。只见此物口大腹深,颈短腹圆,特别是那盖子酷似将军帽,整体看威武雄壮。把它摆在庭堂,很是气派,罐与官谐音,喻意也很美好。后来,人们将瓷瓶同“吉庆平安"、“平生富贵”等人生美好追求结合在一起,于是罐的地位又逐渐被瓶所取代,其功用也随之改变,以实用器和盛贮用器生产最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外,我还仔细看了清雍正皇帝案几上的青花瓷笔筒和青花瓷八方烛台。</span></p><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琳琅满目、造型精美的瓷器,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代工匠把他们的智慧,巧思和匠心付诸于青花瓷上。在造型,釉色,装饰,烧造技艺上不断探索精进,青花瓷中融入的山川河流、池塘野趣、花鸟走兽、生活写照等一系列生动图景,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p><p class="ql-block">然而每个时代,青花瓷的蓝都不尽相同,有的蓝素雅、清丽,蓝的万千变化,代表了历史上每一时期的工艺特征。这种对蓝极致的敏锐感知,影响了瓷器风格,体现出极高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承载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青花瓷器以其优良素雅、清新明快的独特风格,为人们所喜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丰厚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瓷文化。明代郑和的大船队七下西洋,我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外国人的青睐,是多么令人骄傲。我有幸生于华夏,长于华夏,何其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花瓷,中国特有的符号,从远古走来,如一位淡雅、端庄的女子。她穿越历史的云烟,见证华复的繁荣与苍桑,依然美得超凡脱俗,美得不可方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