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共研体育教育新篇】广东省2025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初中体育与健康)第五天

陈海平

<p class="ql-block">  时光沉淀收获,深耕方得成长。在广东省2025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初中体育与健康)的第五天,一场场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与研讨,如明灯照亮体育教育前行之路,让我们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共探育人新路径。</p><p class="ql-block">‍上午|理念领航:解构课程设计的“教-学-赛”密码</p><p class="ql-block">冯伟华老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东莞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冯伟华老师以“健康第一”为核心导向,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落地,为教学设计打开新思路:</p><p class="ql-block">• 核心理念:聚焦“享乐趣、强体质、健人格、磨意志”,让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让体育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人格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模式架构:</p><p class="ql-block">◦ 基础单元(约12课时):遵循技能“泛化→分化”规律,通过足球控球、跳远分解动作等运动技能学练+一般/专项体能训练,让学生“懂玩、能玩”,筑牢基础。</p><p class="ql-block">◦ 比赛单元(约6课时):以赛促用,推动技能“分化→巩固→自动化”,在实战中培养竞赛能力与团队素养,让学生“玩好、会赛”,在对抗中淬炼能力。</p><p class="ql-block">• 关键策略:</p><p class="ql-block">◦ 分层教学:按“小学趣味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适配不同学段,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中找到成长节奏。</p><p class="ql-block">◦ 教赛融合:每课融入“教-学-练-赛-评”闭环,基础单元穿插小型赛,比赛单元以实战驱动技能落地,打破“重技术轻运用”,让“教会多少”成为教学核心。</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渗透:将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与德、智、美、劳育融合,在运动中厚植文化认同与集体精神,让体育成为全人教育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改革价值:从“教了多少”到“教会多少”,构建系统学练、实战活用的课程体系,直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落地的“实操指南”。</p> <p class="ql-block">中午|聚焦一致:共研“教、学、评”的协同之道</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陈明祥高级教师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展开分享,从课程体系建设到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多维度剖析:</p><p class="ql-block">• 强调学生是课程的“内在要素”,教学需综合考量学生、环境、教材与教师多因素,探索“有间接传授”的适配方式。</p><p class="ql-block">• 让“教”的目标、“学”的过程、“评”的标准同频共振,以评价反推教学优化,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这场分享如一场思维的“校准仪”,让我们明晰:唯有以生为本,在“一致性”中精准发力,才能让体育教学真正落地见效。</p> <p class="ql-block">晚上|师德为基:探寻校园体育“2小时”破局之路</p><p class="ql-block">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体育正高级教师车纯老师以“从正己到育人:师德引领下的校园体育2小时破局之路”为题,带来深度研讨:</p><p class="ql-block">• 政策领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与广东保障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彰显体育育人的战略地位,为“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在校运动2小时”锚定方向。</p><p class="ql-block">• 师德为先:明晰师德师风核心概念、具体要求与负面清单,强调“育人先正己”,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态度便是最好的“体育德育教材”。</p><p class="ql-block">• 破局路径:从课程设计到活动组织,众人思维碰撞——如何让体育课提质、大课间增效、课后服务出彩?“增值自己”是关键:提升适应性、投入度,以专业成长驱动校园体育创新,让“2小时”不仅是时间的保障,更是质量的跃升。</p><p class="ql-block">• 初心叩问:唯有以师德为基石,以实干为羽翼,方能让校园体育绽放光彩,助力学生在运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结语|深耕不辍,让体育教育向光而行</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培训,是理念的革新,是方法的赋能,更是育人初心的再坚定——</p><p class="ql-block">从“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设计,到“教、学、评一致”的精准落地,再到“师德引领+政策保障”的破局思考,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以体育人”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作为体育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强体质、健人格”的使命,唯有将所学所思融入教学实践,在深耕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中享受乐趣、收获成长,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健康根基”。</p><p class="ql-block"> 教育路漫漫,体育亦灿灿。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继续携手同行,奔赴更美好的体育教育未来!</p><p class="ql-block">撰稿:陈海平教师</p><p class="ql-block">摄影、后勤:“五号电池”全体成员教师(吴家涛、黄小东、周丽、沈卓铭、李罗君、杨建奇、陈辉龙、陈贵东、李运达、张建勋、陈松滨)</p><p class="ql-block">审核:班主任</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