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永远属于反击侵略的正义力量——参观堪萨斯市自由纪念塔和一战博物馆有感

张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宇 撰文\摄影</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初春,笔者来到了美国堪萨斯市自由纪念塔和一战博物馆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自由纪念塔(Liberty Memorial)始建于1926年,坐落在半山腰上,高耸入云,巍峨雄壮,登上去可以俯瞰全市,是堪萨斯市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很别致,属于埃及复兴式建筑,有两个建筑:展览厅和纪念厅。门外分别有一尊斯芬克斯石像。自由纪念塔就在建筑群的正中间。场馆由四个部分组成: 1914-1917年场馆、1917-1919年场馆、影视厅、大影视厅。博物馆展品极具特色,可以用这几点来概括:1、真实。馆内的物品都是当时一战时的真实物件或者是当时拍摄的照片。2、全面。展品非常齐全,大的如枪炮、坦克、飞机等等,小的如军服、海报、艺术作品等等,敌对双方的物品也都有。估计是能够搜集来的这里面全都有。3、仿真。博物馆有不少现代视频技术设备,不仅用光电的方式展示当时的情景,还提供许多互动体验,如驾驶飞机、开枪开炮等,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战争场景‌。4、教诲。博物馆用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开始的,谁是侵略方,谁是被侵略方;美国是如何从孤立主义转变为支持反侵略,进而参战的;一战对后来的二战又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可以说,小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一战历史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于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结束。参战双方为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事件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了许多难以接受的条件,战争爆发。随后,双方各国相继宣战。德国于8月初通过入侵卢森堡、比利时,侵入法国,其后战争陷入僵局。美国于1917年4月6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顺便说一句,中国于1917年3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1918年,双方进行战略决战,协约国夺取主动权,在各战场全面反攻。同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战争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一战博物馆,也结合以前的学习,对一战的评价,笔者有一些观点,在此一吐为快,不妥之处也请斧正。</p><p class="ql-block"> 关于一战的性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都说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无所谓正义不正义。笔者以为,这就混淆了侵略和反侵略的界限。很明显,一战德奥是侵略方,一战的主战场就是在法国。大战初期,美国孤立主义严重,采取了中立政策,但美国人民的观念亲近英国和法国的民主制度,对侵略和反侵略有一个逐渐清醒的认识。实际上,一战开战不久,美国就通过各种方式向协约国提供了各种物质上的帮助,参战后也派遣了远征军,最后死亡近12万人。可以说美国也为反侵略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所以,不能认为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那也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关于中国参战问题: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很多教科书非常赞扬中国参加一战的行为。虽然中国当时由于贫弱,没有派遣军队参战,可是通过劳务的方式向法国和英国派遣了14万劳工,“以工代兵”。 中国劳工的工作是挖掘战壕、修路架桥、掩埋尸体、运送物资、维修房屋,甚至是排雷,从事战场上很多繁重危险的工作。个别情况下,很多中国劳工也参加了战斗。所以,一些教科书又说,中国劳工也为反侵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你的观点与前面那个一战性质的判断不就是矛盾的吗?特别要说明的是,向欧洲派遣如此多的中国劳工,是中国以往从没有过的。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国外来说,由于中国劳工吃苦耐劳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让英法两国人民对中国人有了好感,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形象。战后,有一些中国劳工就留在了法国当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余名劳工与法国姑娘成婚,定居在了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欧洲移民者。对国内而言,由于派遣了大量劳工,实际上也加深了中国人对欧洲的认识,接受了文明,传播了知识,也使得双方的交往更加频繁。当时的中国和欧洲,经济状况悬殊比较大。尽管英国法国战争中也受到了极大损失,但整体的生活水平肯定比中国国内要高得多。比如,中国劳工每天的工资是1法郎,国内家属每个月还可以领10块银元补贴。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实际上引发了后来的留法勤工俭学。正是由于经济状况的悬殊,加之有这么多的中国人来到了法国,对法国社会有了相当的了解,因此,中国就在战后兴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浪。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00人分批加入了这个行列,到法国去,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些留法的学生接触到了欧洲文明,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思潮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后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影响极大。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周恩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邓小平(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元帅)、聂荣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以及蔡和森、蔡畅、王若飞、李维汉、李立三、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等等,还有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如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徐悲鸿、林风眠、巴金等等,都是留法勤工俭学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他们指点江山,叱咤风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丰功伟业。</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实际上都与一战有关。</p><p class="ql-block"> 纵观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战争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对战争,总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笔者以为,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当明确战争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侵略与反侵略。</p><p class="ql-block"> 胜利永远属于反击侵略的正义力量!</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自由塔正面</p> <p class="ql-block">俯瞰堪萨斯市</p> <p class="ql-block">一战时的火炮</p> <p class="ql-block">一战时的火炮</p> <p class="ql-block">一战时的飞机和坦克</p> <p class="ql-block">一战时的潜艇和鱼雷</p> <p class="ql-block">殊死战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斗间隙</p> <p class="ql-block">后勤支援</p> <p class="ql-block">一战军服</p> <p class="ql-block">各种枪械</p> <p class="ql-block">头盔徽章</p> <p class="ql-block">死神降临</p> <p class="ql-block">回望历史</p> <p class="ql-block">祈祷和平</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美国一战期间最有名的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屠杀生灵</p> <p class="ql-block">一战墓园</p> <p class="ql-block">历史沉思</p> <p class="ql-block">留下记忆</p> <p class="ql-block">宁静战地</p> <p class="ql-block">战地今天</p> <p class="ql-block">永记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