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茶峒古镇位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花垣县 边城镇,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p><p class="ql-block"> 茶峒是苗语地名,茶在苗语中意指汉人,峒在苗语中意为山中的小块平地,顾名思义,“茶峒”即为“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p><p class="ql-block"> 茶峒镇(今边城镇)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同时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的原型地。沈从文先生把茶峒古镇优美的风景、淳朴善良的风俗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保留了大量的古巷、灰墙、青砖和原木雕花的门窗,街道高低错落,屋舍间上下起伏,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此外,茶峒古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有清澈的河流、古老的石桥和茂密的森林,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欣赏两岸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阶,见证了无数商贾往来和文人墨客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p><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的古建筑群大部分为砖木穿斗式结构,小青瓦,砌有封火墙,门窗皆有雕花,临河处多吊脚楼,极具民族特色。属清代、民国建筑。</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洞古镇</p><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作为川湘黔交界,同一天朋友圈打卡三个省,早上湖南米粉,中午贵州酸汤,晚上重庆火锅,茶峒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小镇上的居民还是保持着原生状态,有阿婆在溪边浣洗,还有三五人在吊脚楼打牌,安安静静、慢慢悠悠,烟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美食有酸辣角角鱼、油粑粑、米豆腐、炸洋芋花、糯米锅巴、烧烤、牛肉粉、牛肉面、牛杂锅等。</p> <p class="ql-block">书法园、白塔</p><p class="ql-block">2013年 3月18日,花垣县融资2.8亿元打造“书里边城”,依据小说的描述,先后在边城镇建成了翠翠岛、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和白塔。书法园中有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边城》小说全文,白塔则与电影《边城》中白塔外形一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翠翠岛</span></p><p class="ql-block">1.地理位置与背景</p><p class="ql-block">翠翠岛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茶峒镇)的清水江中心,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交界处,具有“一脚踏三省”的独特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 茶峒因沈从文小说《边城》闻名,翠翠岛则是小说中女主角翠翠的象征性景观,还原了书中“渡船等待”的经典场景。</p><p class="ql-block">2. 设计与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设计者与建成时间:由画家黄永玉于2005年设计建造,占地15亩。</p><p class="ql-block">外形寓意:岛的外形模拟一条古老的渡船,静泊于江中,船尾矗立着翠翠塑像,寓意其永恒等待的姿态。</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通过雕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再现《边城》中淳朴的爱情故事与湘西风情。</p> <p class="ql-block">湖南一脚踏三省界碑</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码头</p><p class="ql-block">1.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拉拉渡是清水江上延续近千年的古老渡口,承载着渝湘黔边民往来和商贸交流的历史记忆。其名称源于独特的牵引渡河方式,在沈从文《边城》中被描述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的经典场景”。</p><p class="ql-block">2.运作原理</p><p class="ql-block">渡船通过横跨两岸的铁缆(或钢丝绳)固定,船头竹竿悬挂活动铁环套住缆绳。船工用特制木扳手循环拉拽缆绳,无需桨橹或电力,即可平稳渡河。</p> <p class="ql-block">3.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 拉拉渡是湘西、渝东南地区“边城文化”的活态见证,连接重庆洪安、湖南茶峒、贵州迓驾三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p><p class="ql-block">渡口老人坚守的身影和2元低价船费,延续了“义渡”精神——无偿服务乡邻,传递质朴信任。</p><p class="ql-block">4.体验亮点</p><p class="ql-block"> 乘船时长约3-5分钟,可近距离感受清水江风光,遥望洪安古镇红色六角楼、刘邓大军纪念馆等历史地标。</p><p class="ql-block"> 对比现代桥梁,拉拉渡以原始机械之美和慢节奏生活哲学吸引游客。</p> <p class="ql-block">湖南茶峒拉拉渡码头:千百年来承运着湘黔渝边区过往行人客商及货物,2元一人。</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码头等待体验坐船过江的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战役指挥所</p><p class="ql-block"> 位于湘渝交界的清水江畔,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重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渡江的历史场景。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并举的形式,让我们深入了解那段艰苦历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夜景</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古镇的灯火阑珊,好像在诉说前世今生的故事,让人在静谧中找到心灵的“诗意远方”。</p> <p class="ql-block">茶峒边城河边美食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 洪安古镇,地处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南部,距秀山县城4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位于重庆、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东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的边城镇隔河相望,南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迓驾镇山水相连,为渝东南门户。</p> <p class="ql-block">茶洪大桥:沿着码头前的栈道一直往前走15分钟左右上长阶梯就是茶洪大桥,茶峒这边是湖南,桥对面是重庆。“欢迎您再来重庆”的桥牌就在桥对面。</p> <p class="ql-block"> 在重庆和湖南的界河清水江上,渝湘大桥(也叫茶洪大桥)横跨其间。桥的中央便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由此出入省界,易若举手抬足。</p><p class="ql-block"> 巍然耸立在洪安这边桥头上的牌坊,就是渝东南第一门。大门建于重庆直辖之后,气势磅礴,坚不可摧,梁方柱圆,高大宏伟,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为渝东南门户的标志性建筑。上方的横梁上,书“欢迎您再来重庆”,以此向从这里过往的客商表达重庆人民好客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镇 的 边城楼 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边城楼位于茶峒古镇的入口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古镇的象征,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边城文化氛围。边城楼不仅是古镇的门户,更是游客了解茶峒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重庆洪安拉拉渡码头</p> <p class="ql-block"> 洪安古镇的语录塔建于1968年,是“文革”时期的特殊产物,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位于洪安镇洪茶渡口西头,呈六边形结构,塔身嵌有毛主席像及语录,对研究“文革”史具有实物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1.建筑特征:塔高11.77米,基座四级台阶,塔身棱面展示斯诺拍摄的毛主席标准像及狂草诗篇。</p><p class="ql-block"> 2.历史背景:修建目的是宣传毛主席语录,曾规定渡河者需背诵语录。</p><p class="ql-block"> 3.现状意义:作为渝东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语录塔,兼具历史研究与旅游观光价值。</p> <p class="ql-block">重庆</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位于边城洪安古镇,这里是刘邓大军进军西南的第一站。1949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11月6日下午5时,解放军先头部队攻占洪安。在两岸百姓的协助下,用“娘娘船”装成简易渡船,载送二野三兵团三十六师一0六团过河,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向大西南挺进。</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解放洪安(入渝第一站),司令部进驻复兴银行,在此指挥解放大西南战役,部署重庆、成都解放战略。</p><p class="ql-block"> 军队严守纪律,夜间露宿街头不扰民,洪安群众主动捐献粮食万余斤支援部队。为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解放军向捐粮百姓签发“借粮证”作为凭证,成为廉政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复兴银行以“借粮证”为标志,生动诠释了革命军队的廉洁纪律与军民深情,是融合红色历史、廉政教育及边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洪安打造“清风边城”文旅品牌的核心资源。</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镇,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p><p class="ql-block">清代名人章恺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镇由于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便是兵家要塞,刘邓大军也是由此挺进大西南。</p><p class="ql-block"> 古镇有着“一脚踏三省”的美誉,因为它位于重庆、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三不管地带。</p> <p class="ql-block"> 三不管岛”最初得名于当地的一座无名小岛。解放前,这座岛屿既不属于湖南,也不属于贵州和当时的四川(今属重庆),每当群众矛盾冲突激烈时,他们便相约到岛上械斗或决斗,三方官府则概不过问。久而久之,该岛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被当地民众和客商称之为“景阳岗”。</p> <p class="ql-block">三不管岛:岛上风雨桥上有一副对联“湘不管、黔不管、我馆;山也转,水也转,文传。”</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镇三不管酒店</p><p class="ql-block">三不管岛酒店:相传是土匪住的地方,以前不归湖南重庆贵州管,现在打造成了一个酒店。</p> <p class="ql-block">贵州鸡鸣三省网红打卡点,地处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地通过清水江与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相连,并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茶峒古镇)隔河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一脚踏三省界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