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慢”见真,以“见”育心——湖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25)”西宁市班主任班级管理提升培训纪实(6.10)

少陵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日的蝉鸣悠长,是生命在时光中沉淀的歌谣,仿佛在低语一个教育的真谛:成长,需要等待的耐心与发现的慧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的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西宁市的班主任们跨越千里,齐聚星城长沙,在湖南师范大学精心搭建的“国培计划(2025)”班级管理提升平台上,开启了一场关于“慢”的修行与“看见”的艺术的深度探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日的时光,我们沉浸在教育智慧的春风化雨中,亲历、聆听、感悟,那些关于德育的分级浸润、关于日常瞬间的用心捕捉、关于团队坚守的静水流深、关于主题活动中的生命唤醒,无不深刻印证:教育,是静待花开的慢艺术;而看见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光芒,则是这艺术中最动人的笔触。</p> 聆听德育智慧之声:当校训与雷锋精神碰撞出育人火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星城实验学校,有幸聆听唐铁老师关于德育工作的分享,如沐春风。这场以“校训与雷锋精神”为内核的交流,勾勒出一套以校训为轴心、多维联动的德育体系,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分级架构、全员参与、多元课程与系列活动中落地生根。唐铁老师提及的“以校训为核心的分级德育体系”,像一把精准的育人标尺。学校将校训精神拆解为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七年级学“诚”,要让学生成为忠诚、真诚、诚实的人,要“信仰坚定、待人真诚、为人诚信”的日常善举;八年级讲“正”,让学生做到“正直、公正、正义”,对标雷锋精神要有“公正之心、有正义感、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而八年级要“勤”,让学生有“勤勉、勤奋、勤劳”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精神意志,最后让学生通过“健”,变成“健全、健康、健壮”的少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开心向阳”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阶梯设计,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如阶梯般可攀登的成长路径——就像让学生从“帮同学擦一次黑板”起步,逐步理解“为集体奉献”的深层内涵。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分享最动人的,是唐铁老师展现的德育智慧:它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将校训精神与雷锋精神揉碎了、掰开了,融入校园生活的肌理,做到德育课程多元化、全员化、系统化、评价常态化,才能让学生在分级目标中找到成长方向,在全员关怀中感受善意传递,在多元课程与活动中践行美德时,德育便成了滋养心灵的沃土——正如校园里那棵枝繁叶茂的“雷锋树”,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舒展,见证着“向上向善”的种子如何长成参天模样。</p> 聆听“一个班主任的偷拍手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智老师以班主任“偷拍手记”为切入点,通过日常抓拍的学生瞬间,揭示教育中“看见真实”的力量,探讨如何用影像记录与观察破解青春期成长密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镜头里的教育洞察:班主任通过偷拍(如课间趴在桌上的疲惫身影、小组讨论时的争执表情、走廊里的互助瞬间),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成绩压力下的脆弱、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印证“教育始于看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用影像搭建沟通桥梁:展示将抓拍照片转化为教育契机的案例,如让家长拍视频记录一天的行程,在班会课上播放,让学生了解家长的辛苦,从而很好的达成了感恩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记录方式升级教育思维:强调“非干预式观察”的价值,区别于传统说教,偷拍的真实场景让教育者跳出主观判断,从“管理者”转变为“倾听者”,例如通过学生家校本涂鸦的抓拍,发现其隐藏的艺术天赋。 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具备“蹲下来”的视角,用细节观察替代刻板印象;可以尝试建立“班级影像档案”,通过照片复盘学生成长轨迹,辅助个性化引导;当镜头对准黑板上的的涂鸦、操场角落的谈心、作业本上的小表情,教育便从“规训”走向“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讲座用影像故事证明:真正的教育智慧,藏在未被言说的日常里。</p> 教育追光者:用爱与坚持点亮成长之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的星河中,总有一群人如追光者般执着,用平凡的点滴汇聚成照亮学生未来的炬火。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星城实验学校的王来芳老师,正是这样一位温暖而坚定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七年级年级组长,她以“勤奋、靠谱、坚持”为信条,带领32个班级、1692名师生,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不辍,书写了一段关于团队成长、以爱育爱的动人故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半数新任班主任的年轻团队,王老师与搭档以“示范者”的姿态躬身力行:手把手指导备课、每周雷打不动的听课反馈、用“师徒结对”传递经验,甚至以“周五倾诉会”为班主任们解压赋能。她坚信,“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而教师的成长需要土壤——这土壤是团队的支持,是细节的打磨,更是“34人约定平安送完一届学生”的深情守望。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硬邦邦的实践”——从128节课堂巡查到AI分析系统的引入,从微检测改革到“进步奖”激励,王老师用数据与行动证明:教育的美好,藏在对细节的执着里,藏在日复一日的“靠谱”中。正如她所言:“穿高跟鞋穿梭五楼的身影,就是最好的示范。”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演讲,是一位教育实干家的心声,更是一曲献给所有追光者的赞歌。它让我们看见:当教育者以心换心、以爱传爱,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星辰般的光芒。</p> 观校史馆,悟教育之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长沙,得岳麓之神韵,璀璨夺目;千年书院,秉千载之儒道,声名远扬;君子之馍,兴办学堂;培桃育李,振铎作众;学校秉承湖南师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团结凝聚、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附中精神,将附中办学思想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确立了“规范、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和“优质、特色、和谐”的办学追求,大力推进“校园学习化、管理精细化、课堂现代化、德育全员化”建设,以“诚、正、勤、健”校训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待人诚信、做事诚实、对祖国和人民忠诚;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治学严谨正确:学习勤奋、工作勤勉、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神”的星中文化内核。</p> 团结就是“超能力”:主题班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第二小学,观摩 “团结就是超能力” 主题班会活动,从趣味互动到精神升华,让我们对主题班会有了全新且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开场,《哪吒》视频导入巧妙且贴合学生认知。当孩子们喊出 “哪吒冲破天元鼎靠团结力量”,已直观触摸到 “团结” 轮廓。后续 “竹筷 VS 竹筷捆”“气球援救赛” 两个游戏,更是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单根竹筷易折,成捆则坚不可摧;三人协作救气球,效率远胜个人。孩子们在笑声与尝试中,亲身体验 “团结是力量,更是智慧”,这种实践式教育,比说教更有穿透力,让 “团结能凝聚、能攻坚” 的认知,深植学生心底 。引入 “雷锋叔叔和雷小峰的那些事” 生活情景剧,是活动的精彩延伸。雷锋精神本就是团结互助的典范,通过贴近学生日常的情景演绎,将 “团结” 从游戏场拉回生活圈。学生书写班级团结条款、制作 “团结契约树”,把对团结的理解,转化为可执行、可坚守的行动准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后续的提问、采访与张贴 “团结契约卡”,则让这份准则持续发酵,推动学生在真实相处中践行团结,让“团结”不再是口号,而是班级日常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用趣味搭台、生活架桥、精神引航,把 “团结” 教育落到实处。于教育者而言,是一次生动的实践示范:将抽象德育概念,拆解为可参与、可体验、可升华的系列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悟。于学生成长而言,“团结” 不再遥远,而是可触摸、可践行的成长力量,助力他们以团结之姿,奔赴更有温度的集体生活,也埋下投身社会团结建设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扎根学生、层层递进的德育活动,滋养孩子心灵,培育时代需要的团结奋进之才 。</p> 灵蛇蜕变 智慧成长:主题队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激昂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空气中回荡,一场以《灵蛇蜕变 智慧成长》为主题的队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整场活动以灵蛇蜕变为创意核心,巧妙串联情景剧、视频、互动与感悟分享等多元形式,从蛇类蜕皮的生命奇观切入,娓娓道来自己破茧成蝶的成长故事,最终升华至个人成长与国家腾飞的紧密联结。让学生在具象体验中理解 “蜕变” 的意义,种下勇于突破的成长种子。观摩《灵蛇蜕变 智慧成长》队会,我们深受触动。这场队会以蛇蜕皮的自然现象为引,用情景剧、互动等鲜活形式,将抽象的成长哲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体验。从个人克服困难,到将成长与家国相连,层层递进的设计极具巧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我们深刻认识到德育需贴近学生生活,用生动的方式引导思考。未来带班中,我们会借鉴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创设更多沉浸式教育场景,帮助学生在具象体验中领悟成长真谛,激发他们突破自我、勇担责任的内驱力,让德育真正入脑入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如同水滴浸润土壤,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中,终将迎来彩虹破云的绚烂。在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第二小学,1805班在李婷老师带领下,编织出一幅“七彩育人”画卷。从“初见微光”到“绽放虹光”,班级以“目标阶段化、岗位个性化、小组协作化”搭建成长舞台:12类特色岗位让每个孩子担责发光,“四会机制”激活自主管理力,积分奖惩让小组竞争充满趣味。班级文化里,公约规范言行,图书角流淌书香,家校“彩虹桥”架起沟通桥梁。“红色爱国”“橙色传统”等七大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雷锋实践里懂担当,在传统游戏中悟文化。正如李婷老师所说:“每个生命都应被看见。”这抹虹光,正照亮每个少年的自信之路。</p> “龙跃跃”德育体系赋能学生生命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星城实验二小构建的 “龙跃跃” 德育课程体系,以 “勤敏向上、仁爱向善、勇毅向阳” 为指引,赋能学生生命成长。从养成教育体系看,全维度行为塑造与文化浸润并行。让“鞠躬问好,知礼明德” 这类日常礼仪培养,让品德教育融入细节;让劳动教育从技能到价值生根,让学生在实践中懂责任、会担当,明白劳动的意义远超事务本身,是价值观的塑造。德育队伍建设也极具启发性。“雷小锋” 导师分层分类培养,打造全员育人先锋矩阵。班主任德育手册与班级日志,让德育工作有迹可循、规范有序。青蓝工程传帮带,助力新老教师在德育经验交流中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育不止是课堂说教,更是融入校园生活全环节的浸润。此次学习让我明白,德育要以课程为基、队伍为翼、文化为韵,多维度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担当、向阳生长的人。未来我也会把这些理念融入实践,让德育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学生美好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美好,正是在于这份不疾不徐的耕耘,在于那双能穿透表象、看见心灵深处的眼睛。告别湘江之畔,我们深知,真正的教育变革,始于每一个“被看见”的孩子,成于每一位懂得“慢下来”的师者。回到西宁的教育热土,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用“慢”的智慧去涵养,用“看见”的真诚去点亮,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在属于自己的时节里,从容绽放。</p> <p class="ql-block">图片:第五小组</p><p class="ql-block">文字:尚菊邦 哈亚芳 杨璐 李月炜 甄国兰 刘晓怡 毕玉</p><p class="ql-block">汇总&整理:毕玉 程传捷</p><p class="ql-block">编辑:程传捷</p><p class="ql-block">愿我们以“看见”为灯,照见每一颗心灵的微光;以“慢”为舟,载着希望静待生命绽放。教育路上,最美的风景,往往在那些被温柔注视、被耐心等待的瞬间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