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长沙游

你很牛

<p class="ql-block">  很久没有出门旅行了,今年端午节尽管天气不好,但是想出门的心思压制不住,因为只有3天时间,选择了长沙-高椅岭-小东江三日游。</p><p class="ql-block"> 链接附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沙游,<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x979se"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端午长沙游</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椅岭,<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0f7vh2"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端午游高椅岭</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小东江,</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5o6tyz"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端午游之东江湖</a></p> <p class="ql-block">  我其实不怎么喜欢去湖南,最主要的原因是湖南菜很辣,我虽然长期呆在武汉,但是基本上饮食很清淡,平时餐食以淮扬菜和粤菜为主要菜品,对湘菜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临出发前提前7天去预约湖南博物院,想着天气不好,去博物馆最方便,结果发现端午假期的第一天下午被约满了,不得不去岳麓山和橘子洲这些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湖南边境的临湘服务区,我拍下服务区一角的辣椒和腊肉布景。</p> <p class="ql-block">  从武汉出发5个钟头后,到达长沙。图为长沙市区的摩天轮。</p> <p class="ql-block">  我不记得第几次来到长沙,第一次来长沙是在1996年末,那时湘江水没有这么浑浊。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一直被我鄙视。因为107国道纵贯长沙的五一中路,这是什么概念呢,五一路是长沙市中心的马路,被国道纵贯,就好比上海的人民广场有一条国道,记住,不是南北高架,而是国道贯穿。</p> <p class="ql-block">  湖南人喜欢嗦粉,有个说法是湖南有两种米粉,一种是常德米粉,另一种是其他湖南米粉。所以中午吃的是湖南常德津市牛肉粉。明确说了,不要一点辣,带辣的汤底还是让我辣出一头汗。</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乘坐地铁4号线去岳麓山风景区,值得称道的是长沙地铁不检查包里的水。</p> <p class="ql-block">  在地铁溁湾镇的自动扶梯上,我见到了长沙的宣传壁画,很醒目、很震撼,很棒。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溁湾站坐了两站路到达湖南大学站,长沙地铁好便宜,才1.8元,真心实惠。</span></p> <p class="ql-block">  自卑亭位于长沙岳麓书院大门前200米、 东方红广场东北角的绿荫丛中。前面是碧波滚滚,浩瀚北去的湘江,后面是岿然屹立、满目葱绿的岳麓山。这是旧时通岳麓书院的入口,修有牌楼,上嵌宋真宗御书“岳麓书院”石匾,沿途铺石板,直达书院大门处。</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建于1976年,广场中央立有毛主席塑像,是1967年湖大师生集体创作的结晶,高高矗立在湖南大学的东方红广场,底座标注为“湖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敬立”。 这座毛主席塑像保存至今已有40多年,成为了爱晚亭山下东方红广场最醒目、最靓丽的标志性红色经典雕像。</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科学馆(现校一办公楼)是一座古朴雅致而又庄严大气的建筑,同时占据着地理位置中心与行政办公中心,因其典雅的砖墙红湖大师生亲切地称呼她为“红楼”。“红楼”是抗日战争长衡岳地区受降仪式的举行地(现一办公楼205会议室),标志着湖南战场迎来了彻底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红楼穿越时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墙灰瓦 绿树掩映,</span>将建筑之美静默凝固,在日升月落中诉说着峥嵘岁月、楚材蔚起、奋志安攘。</p> <p class="ql-block">  科学馆原为两层,是蔡泽奉教授设计的最后一个作品,遗憾的是蔡泽奉教授未能亲眼见到科学馆落成,于1934年因劳累过度而离世。</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科学馆由柳士英教授主持加建一层,今天我们看到的校一办公楼是在原有的两层科学馆加层后奠定格局的,同时凝聚着两位建筑大师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科学馆北(正)立面中轴对称,科学馆主体为砖混结构,外部整体采用西洋古典风格分为北、东两个部分,俯瞰呈L型,两个部分都讲求古典建筑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门的细部处理有古典复兴的味道,正门主入口处的花岗石贴面和罗马式的拱券造型让建筑更有庄严感。欧式石门及檐壁线脚与中式装饰及屋顶浑然一体,取得了中西合璧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礼堂坐落于湖南大学校园内,它的正对面就是著名的岳麓书院。始建于1951年,1953年竣工,由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柳士英教授设计,李达同志亲自主持审定兴建,为求得最经济的办法,采取了大幅度木屋架,最经济的钢筋混凝土断面构件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使用和环境效果,为该校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976年,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下,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成立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湖南大学在书院正式成立。1979年,开始岳麓书院修复工作。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2005年,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 “ 岳麓书院 ” 额,岳麓书院遂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p><p class="ql-block"> 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明朝宣德年间,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p><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岳麓学术传统重新得以发展。</p><p class="ql-block"> 清朝建立后,朝廷为褒扬岳麓办学之功,先后颁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额,并赐帑赐书,将岳麓书院列为省城大书院,在官府的大力扶持下,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p><p class="ql-block"> 清朝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创办,后相继改名求实书院、湖南大学堂。1903年,湖南时务学堂与岳麓书院合并改为湖南高等学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赫曦台,南宋乾</span>道三年(1167年),朱熹、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曾筑“赫曦台”,朱熹题额。明代王守仁有“振衣直上赫曦台”诗句。台后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山长罗典建前亭于院前,又改名前台。道光元年(1821年),为存故迹,山长欧阳厚均改前台名为“赫曦台”。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p> <p class="ql-block">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名大成殿。明正德二年(1507年)迁于院左今址。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p> <p class="ql-block">  书院大门由宋真宗亲赐“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  二门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之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新匾。”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讲堂上方,高悬着“实事求是匾额”。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的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p><p class="ql-block"> 一块“实事求是”的匾额,偶然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在时代、历史和人民的造化中,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升华为党的思想路线,从而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百年,成就了党的百年奋斗史,成就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正可谓,一言可以兴邦!</p> <p class="ql-block">  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p> <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御书阁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熹、张栻。</p> <p class="ql-block">  慎斋祠,又罗山长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乾隆四十七年(1872年)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共27年,对岳麓书院的人才培养,基本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慎斋祠初建于咸丰年间,位于屈子祠之侧。旋废。现恢复于船山祠北侧。</p> <p class="ql-block">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建的湘水校经堂。光绪元年(1875年)湘水校经堂迁往河东办学,于是辟为船山祠。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者、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p> <p class="ql-block">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年)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1494年),始建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现恢复古代祭祀,祠内悬”斯文正脉“匾,刻朱张二人像。</p> <p class="ql-block">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p> <p class="ql-block">  麓山寺碑亭,竖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p> <p class="ql-block">  屈子祠,最初并非位于岳麓书院内。它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由长沙知府张翙、学政范鏊和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共同创建,原址位于岳麓书院的北侧。然而,在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屈子祠不幸遭兵毁,院宇渐废。2004年,在湖南省政府、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大学结合岳麓书院与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决定在岳麓书院内选址重建屈子祠。2006年10月,这座完全重新设计的屈子祠竣工,成为岳麓书院内的一座独立建筑。</p> <p class="ql-block">  从岳麓书院西北方向上行,就是名动天下的“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爱晚亭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加之配以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令亭子有现代意味,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匾额是由毛泽东所书手迹刻制的,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得。</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内金柱圆木丹漆,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爱晚亭八柱支撑,分上下两层,亭角翘首相望。爱晚亭亭台东西两面的亭棂悬有“爱晚亭”金字红匾。</p><p class="ql-block"> 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远观似凌空欲飞状。爱晚亭亭子东向开阔,只有平地纵横十余丈。衔远涵近,紫翠菁葱,流泉不断,熏染陶然。亭前那方池塘,略有亩许,周边桃柳成行。放眼远眺,皆是枫林。亭前石柱上刻有程颂万所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p> <p class="ql-block">  回到岳麓书院附近,我打算乘景交车去山顶,上山+下山票40元,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岳麓山顶俯瞰长沙城。</p> <p class="ql-block">  从岳麓山东门出,乘坐景区接驳车,前往橘子洲。</p> <p class="ql-block">  到达橘子洲,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长达5千米,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最宽处仅300余米,岛形狭长,形似长龙。橘子洲大桥从上横跨而过。</p> <p class="ql-block">  橘子洲气候湿润宜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民国十四年(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p> <p class="ql-block">  橘子洲上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有143种。有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湿润宜人,是花果生长的最佳区域。橘子园,秋摘芳橘林,橘香十里,翠荫匝地。</p> <p class="ql-block">  杜甫江阁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其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形成一条文脉带,已成为湘江风光带的一处风景。有不少游人来杜甫江阁感受历史,追忆杜甫的故事,品读诗圣佳作,感受湖湘文脉,杜甫江阁作为长沙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于2006年被湖南旅游协会评为新潇湘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961年,被辟建为橘洲公园。</p><p class="ql-block">1998年,更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原景区总面积约17公顷,开放区面积约6公顷。主要景点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p><p class="ql-block">2001年,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占地17公顷,有诗词碑、颂橘亭、”谁主沉浮”雕塑广场等景点,为湖南省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是坐落于长沙橘子洲头的艺术雕塑,是红色之洲的代表作。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吨。2007年2月,该雕塑由长沙市委报湖南省委,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后立项开工建设。雕塑的头部通过表情刻画来展现一个在橘子洲头沉思的毛泽东,表现青年毛泽东的“心忧天下”。雕塑的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p> <p class="ql-block">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中,眼睛也是最吸引人、最能体现青年毛泽东的精、气、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雕塑耸立橘子洲头,参观者都赞叹,雕塑的眼神非常生动地再现了青年毛泽东宽阔的胸怀、青春励志的豪情。雕塑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拼装,眼部也不例外,之所以有深邃的眼神,是通过把瞳孔部位挖空,依靠自然的投影关系营造深邃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守卫毛主席雕像的卫兵。</p> <p class="ql-block">  橘子洲走一趟是6公里,考虑到次日要去高椅岭,决定乘坐橘子洲小火车前往地铁站,单程票25/张,很有些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沙地铁二号线,前往五一广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21年去过的长沙国金中心,当时去楼顶打过卡。国金中心详见后面的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3map65bs"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2021年初夏潭州游</a></p> <p class="ql-block">  入夜的长沙市中心确实称得上省会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到处都是人,😂</p> <p class="ql-block">  出发长沙的前一天,我去过武汉的龟山,龟山上也有黄兴铜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火宫殿</p> <p class="ql-block">  再来坡子街,2021年来过,不再赘述。详见附后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3map65bs"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2021年初夏潭州游</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一站:高椅岭,链接附后<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0f7vh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端午游高椅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