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人生自无憾

徐同

<p class="ql-block">【节气诗心】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满人生自无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日小满 。一早便收到不少小满日的祝福微信 ,其中能令人玩味且看后颇有心得的,当属“眉的说”的视频《但求人生是小满》 。现将这帧“ 最有深意的节气,一定是小满 ” 的视频转发给大家 。在好文共赏析之余,也谈谈我的一丝感受与心得 。</p><p class="ql-block"> 视频看到一半 ,便马上想到曾国藩在“家书”中附上的那首《无题》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未全开月未圆 ,</p><p class="ql-block">半山微醉尽余欢 。</p><p class="ql-block">何须多虑盈亏事 ,</p><p class="ql-block">终归小满胜万全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鲜花半开 ,娇艳欲滴,观赏者必心生想看到它豁然怒放的躁动 ;月亮只有半圆 ,观月人皆有抬望一轮明月的期待 。这不是对残缺美的赞赏,而是对事物还有发展的憧憬,是对可望犹可及的期盼。如果百花盛开,接下来的必是繁华凋落 ;月亮一旦盈满 ,转日来的便是慢慢亏缺 。古人物极必反 、泰极否来的哲理,说的就是任何美好的事物如果走到尽头,就是“不再美好”的开始 。曾国藩一生推崇“小满”人生哲学,他曾在给亲友的书信中写道:“ 平日最好昔人‘ 花未全开月未圆 ’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 ,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p><p class="ql-block"> 同治三年(1864年),他和其弟曾国荃一同率领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消除了朝廷大患。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加“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德高权重,成为清史里第一位出将入相、封侯拜爵的汉人 。那时他手握重兵 ,门生遍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以做他的幕僚为荣 。这般殊荣,这等权势,何其尊贵 !然而,稔熟历史的他,始终通晓“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的人生哲理 。他很清楚一时的表面风光之下 ,何尝不是危机四伏 ,险象环生 。自清朝入关以来,历任手握重兵的权臣,有几个是善始善终的?何况自己还是个满清王朝始终心存戒备的汉臣!</p><p class="ql-block"> 于是 ,1864年八月,曾国藩便裁撤自己的湘军嫡系两万五千人,主动削弱了自己的兵权 ,并且停征了湘军军饷的厘金( 作为军饷的地方税 ),还让弟弟曾国荃主动“ 抱病离职,回原籍调养 ”。他深知“ 功高震主 ”向来是为官之大忌,而曾国藩这般自我裁军、主动交权,终于实现了激流勇退的初衷和自我保全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一生推崇“小满”哲学,常援引古人诗句以自勉 。比如北宋理学家、诗人‌邵雍在《安乐窝中吟》‌中所写的“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两句,曾国藩就化用在他的“小满”诗中 。而首句“ 花未全开月未圆 ”一句,曾公早于致友人信函中说明是借用“ 昔人 ”“七字”。这“昔人”,就是北宋名臣蔡襄;这“七字”出自蔡襄的《 十三日吉祥探花》一诗 。( 顺便斜出一笔 ,Deep seek搜索结果,出示“ 花未全开月未圆 ”句出自北宋王之道《 遣兴 》-诗 ”。纯属蔡冠王戴之误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小满 ”既是节气之名,亦为智者处世之道 。古人在诗词中借草木之盛衰 、星月之圆缺等自然意象,传递了“ 满招损,谦受益 ” ( 《尚书·大禹谟》)的大智慧。正如 “眉的说”于视频中所讲 :</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丰盈 ,是不贪图的淡然 ;</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智慧 ,是不逐流的超然 ;</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圆融 ,是不苛求的释然 ;</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幸福 ,是不执着的坦然。</p><p class="ql-block"> 追昔抚今 ,现时能做到 “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的人已是凤毛麟角 ;而能像曾子的七十世孙曾国藩那样 ,于炙手可热、秉钧持轴的权贵位置上毅然激流勇退 ,义无反顾的官员,恐怕更是万中无一,难能寻觅了 。</p><p class="ql-block"> 早在三千年前的《易经·丰卦》中有云:“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而况乎人乎 !” 能将这东方哲学对“圆满”的独特诠释深刻理解 ,并贯穿于一生始终的人, 便是大彻大悟的大智大慧之人 。</p><p class="ql-block"> 京华逸叟城北徐公</p><p class="ql-block"> 写於乙巳小满日</p><p class="ql-block"> 岁次2025年5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