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组十周年文集(三)

抚顺市作协第24文学活动小组

<p class="ql-block">本期主编:张 刚</p><p class="ql-block">编 委:丛雅芝 隋桂香 李玉新 </p><p class="ql-block"> 任 宏 赵 斌 李科桦</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丛雅芝 秦 宏 周世华</p><p class="ql-block">总校对: 佟嘉威</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卷首语:十年磨痕 一瓣心音—张刚</p><p class="ql-block">不要轻易触碰他人的晚年—朱淑君</p><p class="ql-block">游劳动公园——赵亚莉</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坐飞机——张理有</p><p class="ql-block">追忆父亲——何宁</p><p class="ql-block">人喧鸥翔,和谐共生——韩来云</p><p class="ql-block">临江仙.钓翁——周大勇</p><p class="ql-block">小重山.河畔散心——周大勇</p><p class="ql-block">御街行.河畔游——周大勇</p><p class="ql-block">嘱托——丛雅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卷首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年磨痕 一瓣心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一群热爱文字的灵魂相遇在二十四组,十年中,大家在承载着无数梦想与情感的文学天地里。用真诚的笔触描绘着对世界的感受,也以深情的文字力量传递着对人生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是从生活的土壤中采撷的灵感之花,在文学这片天地里绽放独特的光彩。我们的二十四组,以及二十四组的每一个人,都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蜕变。我们的写作梦想也在这里汇聚成了一条奔涌不息的文学长河,流淌了整整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十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回望,我们心怀感恩;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期待用文字记录更加美好的生活,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也期待有更深的共鸣,让文字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我们更期待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愿下一个十年,我们依然携手同行,在文学的海洋里继续遨游,让我们以笔为舟,以墨为帆,共同书写下一个十年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刚 2025.06.09</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刚,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现工作在抚顺第二监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级高级警长,早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要轻易触碰他人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朱淑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敬畏人生的桑榆之年。</p><p class="ql-block"> 其实,桑榆之年——晚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始与终没有统一的规定,都是因人而异的。晚年从60岁开始?我觉得有点早,60岁后的10年,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旺盛,还能做不少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创造奇迹,活出第二个春天。我想晚年是否从70岁开始?至于哪里是终点站,那就听天由命吧。</p><p class="ql-block"> 晚年意味着什么,人人心知肚明。面临着天越来越暗,前进路上磕磕绊绊,也许一场腥风血雨不客气地降临。人人都想追求幸福的晚年,然而十之八九都不尽人意。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伴先我而去,子女无暇陪伴,朋友越来越少,家庭纠纷也初见端倪……面对养老困境,各种疏导文字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这4个字:涵养心态。现在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为同代人或下代人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晚年。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因为处理好这个问题,能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能提高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度。那么怎样关爱他人的晚年呢?我认为需要找准一个立足点;需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需要采取一个灵活的方式方法。人到晚年,思虑多隐私也多,这是不可触碰的禁区。因此,尊重保护他人隐私是关爱他人的基本立足点。掌握好关爱度也很重要,让对方感受到温暖熨贴而不是可怜同情。采取巧妙灵活的方式方法则可以回避矛盾和难题,让对方保持心态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身处晚年的老人神经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对身前身后事不愿谈及,如自己的健康情况,与子女的关系,怎样处理遗产等等,那就不要刨根问底,过分热心,更不要乱出主意,妄加评论。有的老人心有隐痛,如丧伴失子,切不可触碰他的伤疤。你有意无意地发送自己的伉俪照或全家福,想以此温暖老人,殊不知这只能钩起他的旧情而让他倍感孤独与寂寞。有些伤感事,如亲友的不幸或离世,不必告诉老人。老人是需要哄的,但有时也可以“骗”,善意的谎言也是一副良药啊!总之,不触碰他人的隐私、隐痛是积德向善之举,是一个人的品德好坏的具体表现。有的人缺乏这种向善之心,而多了猎奇之意,以探听他人的隐私并加以传播为乐事,添油加醋,幸灾乐祸,对这样的人,只好说他心术不正了!目前,对老年人的婚恋问题关注度颇高,各种流言蜚语弄的老年人抬不起头来。其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应该支持,何必大惊小怪?</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的老人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应该感谢他对你的信任。那就甘当他感情宣泄的出口,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吧!不打断,不插言,不评论,让老人尽情抒发,排解心中积压的块垒,你只需说鼓励话,唱赞美诗就够了。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是一位善良的人。善良是一束灵魂的光,温暖了自己,照亮了他人。</p><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刘禹锡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追求。珍惜自己的晚年,尊重他人的晚年,营造一个晚年幸福的社会氛围吧!</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朱淑君,1937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1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任职辽宁省抚顺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文联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现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抚顺市作家协会、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劳动公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赵亚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阳光明媚,春风像妈妈温柔的手,轻轻推着我走进了抚顺劳动公园的北门。</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荷花湖那潋滟的水光。原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荷尽已无擎雨盖”呀!去年的荷茎还在水里站岗,新生的水草已经随着波浪跳起舞来。一群锦鲤穿梭其间,宛如一个个水中的精灵。</p><p class="ql-block">沿着湖岸漫步,可以看到岸边的垂柳已经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柳树旁边,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有披着红袍的紫叶李,还有淡紫的丁香树,金黄的金叶榆……仿佛有支神奇的画笔,把深深浅浅的绿色、紫色、金色都调成了和谐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转过弯,有着黄琉璃瓦屋顶的荷香亭从绿树掩映间探出头来。不远处的五孔石桥好像一道彩虹卧在湖面,它的倒影则在碧波上留下一张笑脸。</p><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要数游船码头。彩色的小船们从这里出发,在湖面上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p><p class="ql-block">顿时,小时候跟着爸爸来游玩坐小船的场景,浮现在脑海里, 那熟悉的湖面,那熟悉的小船,感觉到无比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湖的南端是一座水榭,此时正在举办画展。有一幅作品,上面画的小麻雀圆滚滚的,像是马上要蹦出来啄米粒吃,我留步看了它好久。</p><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走,是一座假山。过了假山,就是南门广场。许多音乐爱好者在这里举行音乐会。我走过时,广场上正响起熟悉的旋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惊起了一群小鸟,看着小鸟乘着歌声飞向远方,我知道它们会把劳动公园的故事,讲给整个春天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写于2025.5.6</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赵亚莉,1956年生人,自青少年时代,即喜欢写作与绘画。现为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公益书画委员会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次坐飞机</p><p class="ql-block"> 文/张理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坐飞机的理想今天总算实现了,我和几位文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排队登上飞机找到了自己的坐位,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地等待着飞机起飞。下午一点多钟阳光穿透飞机的玻璃窗洒向机舱,机舱里充满喜悦,幸好我坐在窗边,窗户并不大,整个窗户就一块玻璃比洗脸盆还小,有些鸭蛋圆。没多大会儿飞机上的喇叭里就传出了让旅客们系好安全带,飞机即将起飞的话音。此时我的心里一下子打起了鼓,第一次坐飞机既紧张又兴奋。</p><p class="ql-block"> 飞机由慢到快,机声由小到大,缓缓地离开了地面,头高尾低还有些摇晃,渐渐离地面越来越高。此时此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轰轰隆隆马达声震耳欲聋,越是紧张越想往下看,一座座高楼越来越矮,一辆辆公交车渐渐地像一个个蠕动的小虫子,至于那些过往的行人很快就看不见了,一行行参天大树也瞬间变得模糊起来。最后在我的视线中消失的是那些散落的村庄,碧绿的河流,高山,峡谷和湖泊。随着飞机的轰鸣声音渐小,洁白的云海完全遮挡了我贪婪的目光,这时我忽然后悔起来,后悔没有用手机把俯视到的美景拍下来留作纪念。幸亏梁红录制了几个小视频转发给了我,枫叶也在飞机起飞之前给我拍了一张相片。</p><p class="ql-block"> 我在手机上分享着小视频,小时候那种对飞机的好奇心与神秘感以及享受过的交通工具在我眼前像电影镜头似的迅速掠过。小时候每当看见天上飞的飞机都高兴得仰起脸手舞足蹈地看,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中国的飞机加加油,,,,,,直到看不见为止,今天自己能够坐上飞机那时候连想也不敢想。偶尔坐一次电车什么的就心满意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坐公交车,轿车,火车,轮船,缆车的感觉全都享受到了,今天又实现了坐飞机的理想。那种感觉真像吃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各有其味。没大会儿耳边就传来了飞机马上就要着陆了,请系好安全带的提醒声。这时我向外望去:群山渐大,楼群渐大,人影渐大,继而便看见了邯郸机场的站牌。啊,真快啊,在天上飞的和在地上跑的速度真是天壤之别,整个航程只有一百分钟,我们同行的文友兴致勃勃地乘大巴车奔向第一个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旅游后返回邯郸机场时夜幕已经降临了,但是离检票进站的时间还有两三个小时呢。我们一起来到机场酒店的餐桌前落座后,冯超大哥拿出白酒和香酥可口的五香花生米,我们又点了几个小菜,大家举杯畅饮,眉飞色舞地总结着游览过的每一个景点的快乐之情,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幸福。酒足饭饱之后,大家登上飞机时已经时至深夜,飞机伴着比公交车和火车还大轰鸣声起飞了。我的心随着飞机的升高再次悬起,我透过玻璃窗向下看去,来时看见的那些参差错落的群山,翠绿的田野,蜿蜒的河流,和蓝天白云统统不见了,只有镶嵌在大地上的一片片五颜六色的灯火了,看上去美极了,像数不清的流萤,又像除夕之夜怒放的礼花,玄黄朱紫,光色万千。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黑色把斑斓的灯火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时李永宏指着窗外的月牙告诉我:“快看飞机飞得和月亮一般高了。”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飞机真的与月亮在一个平行线上了,我不由自主地惊呼称奇。</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有些奇怪,噪音怎么没有了,别人说话似乎也听不见听不见,耳朵也有些疼痛,于是我问身边的文友才知道这是高空反应。到家后已经是凌晨三点了,我躺在床上余兴未消,久久不能入睡,觉得现在真好,不但有足够的退休金,而且还有个好身体,虽然已是古稀之年,却一样游山观水,尤其是坐飞机去旅游节省了好多时间和体力,也能够欣赏更多的景点,第一次坐飞机让我兴奋不已,以后会有更多次,开心治百病,这次旅游回来我觉得身心特别轻松,似乎也年轻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理有,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追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何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晨曦穿过云层,天刚开始放亮,睁开惺忪的双眼,心里忽的一震,仿佛还在梦里,清晰的看见老父亲的模样。梦中父亲穿着一件白衬衫儿,已罹患肺癌的他,边走边用手夹着烟往嘴里送,吐出的青烟在脑后飘荡。我说:“爸,你咋还抽烟?”父亲答道:“反正都这样了,还管他那些干啥?”父亲是患肺癌离世的。三十多年来真是从没有过这样真切的梦境,原来是父亲节悄然来临了,让我下意识的想起了父亲。 </p><p class="ql-block"> 从未用文字记录过我的父亲,也没过多的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三十多年的光阴,已渐渐地淡化了对父亲的记忆。忽如的一梦,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以此,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追忆父亲那己遥远的点滴之事,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让天堂里的父亲知道,您虽已走远,但您的音容笑貌永在我的记忆厚存,您豁达、乐观、善良的品质将与我生命同在,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出生在富裕家庭。解放前就毕业于现在的东北大学。那时的比较优渥生活,必然决定了他会走过跌宕坎坷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父亲一米八零的大个,五官端正,眉长耳大,一脸的富态,一脸的慈祥。</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经常牵着他的大手,随他在公园或街道散步,坐在门前听他吹箫,一脸享受地看他拉着二胡,偶尔还观赏着他写毛笔字和画画,还经常耍赖让他抱抱。</p><p class="ql-block"> 一次,晚饭过后他参加单位的活动,去离家不远的光陆电影院看电影。我硬是也要跟着去,爸爸说,单位集体活动,不让带小孩儿,况且你超过1米了,进不去的。我那天不知怎么想的,鬼使神差般的非要跟去,父亲无论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非要跟去。结果进电影院时,虽然父亲把我抱起,还是被收票的人拦下。结果害的父亲没有参加上集体活动。我心里有些害怕,担心受到指责。可是,父亲一点儿没有责怪我,拉着我的小手,哼着小曲儿,慢慢悠悠溜达回家。</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放学后,我和小伙伴在离家不远的小卖铺,擅自买柿子皮吃,就是那种金黄金黄、哏哏啾啾、甜滋滋的大柿子的皮。两分钱的柿子皮装满了衣服上的小兜。正美美的吃着呢,突然,父亲也到了小铺。我见状吓得够呛,因为那时候,小孩不许随便花零钱,所有食品都是大人买到家里全家人一起吃。我手无足措的站在那里呆呆的等待父亲训斥,然后让颜面在同学面前丢失丧尽。可是,父亲并没有教训我,而是领着我又买了糖果,真是给足了我的面子,保住了我那颗小小的自尊心。让我至今回忆起来都满心温暖,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轻时,在煤炭部工作,我的姐姐因此生在了北京。这是让她小时候非常自豪的事。她晚上在门口玩耍时,会对小伙伴炫耀:“看,我生在北京,我走,月亮就跟着我走。”然后,站住说:“看!你们走,月亮就不动。”真是儿时的天真。一九五六年,父亲被派到沈阳“煤炭工业部沈阳供应办事处”,因此我就生在了沈阳。一家人在那一段,过着平淡安定的日子。尽管那时候,每家生活都不宽裕,但是有父母陪在身边,能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的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回家了。一天,母亲对我们姐仨说:“明天去看你们父亲,都穿的整齐点儿”。第二天,中午时侯,我们在学校请好了假,到一个地方去看他。只见远远的有一支队伍走来,是去食堂吃饭。父亲的身影清晰了,我就想大声喊:“爸爸”。可是刚张口,没等声大,立刻被母亲制止了,母亲小声地说:“只许看,不许喊”。后来才知道,父亲已进了“学习班”。停止了工作,不许回家,反省问题,如实交代。再后来,父亲离开了单位,离开了沈阳,去了位于盘锦的辽宁省五七干部学校。还和当时的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干部张志新编在一个大队。张志新因为质疑江青的历史,被惨遭入狱杀害,后被评反,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在“五七”干校,男同志被剃了光头,女同志剪成短发,每天劳动改造。有一天,父亲回家了我看着清瘦黑黝的父亲,不解的问:“爸爸你咋成了光头?”父亲笑着说:“那边风沙大,剃了头好洗”,我信以为真。哪知道去了那个地方都被剃成光头。</p><p class="ql-block"> 父亲结束了一年的“五七”干校学习,接着走了“五七”道路,按照中央规定,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全家也离开了沈阳,来到了清源县的一个村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善良的村民接纳了我们,为我们盖了五级干部住宅,就是两幢平房。因为当年施工,当年入住,窗户都没来得及安装,是用秫杆扎的临时窗框,钉上塑料布。一到刮大风天,我在学校里都担心我家的窗户被大风刮跑了。</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的两年里,生活出尽了洋相。门前的栅栏垒的东倒西歪;种下的玉米始终不见出苗;孵的小鸡到日子也不出壳;去山上打柴,弄得遍体鳞伤。都是好心的邻居,时常的帮助我们,我们才得以度日。</p><p class="ql-block"> 父亲再教育的日子结束了,重新分配了工作,于一九七三年来到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父亲非常珍惜这一工作机会,每天兢兢业业,夜以继日。以至于退休后,单位还在返聘,直至患了肺癌才离开心心念念的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当时叫19级干部,名不见经传。几十年不涨工资,靠着每月不足100元的工资养着全家五口。</p><p class="ql-block"> 虽然他的专业,他的才华都被埋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但他骨子里的乐观精神,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却伴随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申请入团时,按照组织要求,填写了与反动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的登记表,才得以入团。以至于后来入党都要在需要对组织说明问题的一栏,说明剥削阶级出身及父亲历史问题,但我从不抱怨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从心里敬重我的父亲,热爱我的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那里读书看报,玩弄琴棋书画,继续着未竞的事业,堂堂正正做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团聚在那里的时候,仍然会牵着你的大手散步,数着天上的星星入眠。</p><p class="ql-block"> 父亲节!致敬我的父亲!您永远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是我灵魂的向导,追寻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于 2025父亲节前夕</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何宁,女。网名:海篮篮。抚顺市卫生学校退休干部。1977年考入抚顺市卫生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学校团委书记、学生科长、高级政工师,2012年退休。享受县团副职退休待遇。</p><p class="ql-block"> 现为辽宁省及抚顺市作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大勇诗词三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江仙. 钓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雾散岸边风滞,晨光细数涟漪。渔夫打卡去河堤。悠哉辞岁月,笑钓水中鯔。</p><p class="ql-block"> 双目窥鱼无计,盯漂专注痴迷。杆起鱼落永心怡。任凭风浪起,淋晒有蓑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重山. 河畔散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河畔依栏听管弦。清音多冷婉,似流泉。风拂槐柳絮如烟。人未动,惊起水中鹌。 </p><p class="ql-block"> 假日小休闲。常来河边走,赏花鲜。万般无奈向谁言?知音少,赋笔可吟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御街行. 河畔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黑龙卧水分边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断堰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疑堆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波澜微起碧湖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里长河奔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浮波水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翔空白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迷倒观光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槐花万点随风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恨鬼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欺花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移情一缕对残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拨断心絃声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谁能解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抚平思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畔窥风月。</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周大勇, 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抚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抚顺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人喧鸥翔 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韩来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作为候鸟南飞,过冬于海南。虽然临海而居,但没有海鸥相伴。五一前刚飞回大连,就急迫地到与家相邻的东港旅游度假区海岸散步,观看海鸥。</p><p class="ql-block"> 人喧鸥翔,景色依旧,如诗如画。海鸥成群结队,沿海岸在游人的头顶追逐嬉戏,飞翔觅食。自己在观赏的同时,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并配以粗陋的文字记下,有幸分享给各位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时,独自在东港海岸散步,蔚蓝色的海面上一群群海鸥,像白色的精灵,来回穿梭在自由的飞翔,游人纷纷把食物抛向空中,海鸥互相追逐,飞翔速度和抢食的精准,着实令人惊诧和叹服。</p><p class="ql-block"> 海鸥,人类的朋友,大海的精灵和娇子。它以其特有的习性和身姿,羽化着生物的美丽和传奇……我想,世间万物乃自然之造化,游人、海鸥、远山、大海,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画面,不正是当今人们追求的生态之美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曾想过,退休后的生活,全然住在南北方的海岸,与大海尽结不了之缘。每日饭后茶余,习惯在海边徜徉散步,沐浴海风海韵,遥望大海而凝思。</p><p class="ql-block"> 大海深邃而神秘,历数古往今来汹涌的波涛之中,蕴藏了多少不解和未知;大海变幻而多姿,时而风平浪静温文和煦,时而狂风暴雨昏天黑地,构成了自然界的独有一隅。</p><p class="ql-block"> 大海富饶而美丽,物种的类目和多样性,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和美食。</p><p class="ql-block"> 大海博大而辽阔,从郑和下西洋的游历到现代科学的探测记叙,知晓大海何止千米万里……</p><p class="ql-block">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当伫立在海岸上,我都会凝神而思、自我拷问,是否拥有大海的胸襟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韩来云,2014年从工作岗位退休。先后考取审计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国际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资格证书。现任抚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党支部书记,省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抚顺市和沈阳市营养学会名誉会长,抚顺市烹饪协会顾问、抚顺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受聘为抚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营养学会和市科协讲师,多次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做心理、营养讲座。喜爱读书、运动、音乐、摄影、写作等。编有美篇影诗集《诗情画意·心斋》系列,有多篇诗文在报纸、杂志登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嘱 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丛雅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里的一天,也就是妈妈临去世的前三天。她把我叫到跟前,嘱托我说:“我还有两份‘礼’没还,你别忘帮我还了。一份你刘姨家20元,一份你佟婶那30元,记住,人死账不死,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欠人家的……”我含泪点点头,答应妈妈会加倍偿还。</p><p class="ql-block"> 妈妈又说: 你们几个我不惦念,我就是惦着你二姐……我知道,妈妈是放心不下她,因那时二姐下岗,因结婚晚,孩子在上小学,生活很艰辛。看着妈那期待的眼神我忙说:妈您放心,以后我管二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出生在一个满族镶红旗的传统家庭,后因家道中落她没有念过书。舅舅上私塾时,妈妈就站在学堂外“听书”。靠这样的学习方式妈妈竟记住了不少书本知识,难怪她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二十四节气歌》等,难怪她有那么多讲不完的古。妈妈从小受到满族文化较深的浸润,她知书达理,有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规矩也就多了一些。我从小时,她就经常告诫我们要懂得尊敬长辈,礼貌待人;欠人家的东西一定要还,不能有贪占的心理,占人便宜迟早要吃大亏的;做人必须诚实讲信用,说到哪就做到哪,不允许我们说话撒谎;她常说:人要走得正、行得直,不能“弯弯取巧”,做事儿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妈是属于那种“饿死不讨米,穷死不下道”的人,活得很有志气。</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困难时期,大姐出门捡到了40斤粮票,在当时那可是救命的粮票啊!大姐高兴的不得了。可妈却说:咱们是高兴了,可丢的人多难受啊,赶紧找一下看是谁家丢的!她马上分派姐姐们出去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失主,还是多年的隔道老邻居,正寻死觅活的呢!妈妈把粮票交还到邻居手里时人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感动得痛哭流涕,多年都不曾忘记。</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的时候每逢农村亲戚给我们家带来山货时,妈妈总让我们挑那好的送给左邻右舍,挨门挨户的送一家不拉;到了年节时,妈妈总是让我们买了好吃的如水果点心送给那些平日里对我家有恩的人。那时候,我很纳闷。为什么自己家吃差的,妈却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他人呢?妈说:给人家的东西必须是满的,好的,这样才心安。更可贵的是,妈妈她经常爱帮助困境中的人:要饭的来了,她给人家吃,还给人家带;曾和妈做过邻居的一个童养媳,被公爹追杀的无处藏身,妈妈得知以后果断地收留了她,一住就是半年多;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因受继母虐待没法在家里住,那时我家苞米面馍馍还分着吃,妈妈留她在我家住了半个月,我的那位同学至今还感激母亲的仁慈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回忆起起母亲的一生,她身上有许多优良的品德影响我们长大成人;她立下的“规矩”也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我们姊妹四人。如今,我们也都进入老人阶段。姊妹中我最小,责无旁贷的得像对父母一样去照管大我许多的姐姐。生活中,得像妈妈一样,努力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为快乐,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亦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无差别地尊重。在生活中虽很平凡,但只求内心无愧无悔,踏实心安。也许,这也是对妈妈的一种最实在、最丰厚的一种报答吧。</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丛雅芝,五十年代末生人,退休警察。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传记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抚顺作协24组组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