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光芒在舞台上绽放

王华

<p class="ql-block">信仰的光芒在舞台上绽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午后的阳光透过演出现场的窗棂,洒在红色的旗帜上时,我知道,一场关于信仰的旅程即将开启。朋友郭显广执导的大型舞台情景剧《信仰的力量》,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让那些闪耀着信仰光芒的瞬间,在舞台上重新焕发生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九幕剧,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第一幕《红船建党》,当那艘象征着希望的红船在舞台上缓缓“航行”时,我的心也随之回到了1921年的那个夏天。灯光昏暗,却挡不住那星星之火般的信仰之光,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坚定的誓言,在时空的隧道中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血染木棉》中,陈铁军与周文雍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着比生命更珍贵的信仰支撑。当他们高呼着口号,走向生命的终点时,舞台上的木棉花仿佛被染红,那是信仰的颜色,是热血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沙岭抗联》《长征路上》《八女投江》……一幕幕场景,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重现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看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勇往直前,看到了八名女战士投身江中的毅然决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怒吼吧,黄河》的旋律响起时,整个剧场都被震撼了。那激昂的歌声,如同黄河的咆哮,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愤怒与不屈。灯光下,演员们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可战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绣红旗》的深情,无不触动着我的心灵。当江姐们用一针一线绣出那面鲜艳的红旗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身影,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面旗帜,守护着心中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尾声《丰碑》,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舞台上,一座由无数身影组成的“丰碑”缓缓升起,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丰碑。灯光璀璨,歌声嘹亮,整个演出现场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观看完《信仰的力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情景剧,用艺术的形式,将抽象的信仰变得具体可感。它让我们在歌声与旋律中,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表演与场景的切换中,看到了历史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0多名退休老同志的参演,更是让我感动。他们中,有我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同事,闻建新、王明新,也有新结识的朋友张良臣、王桂花。特别是闻建新的表演,灵动传神,比起90年代的演出,他的情感更充沛,也更懂得用停顿制造张力,突出了“肢体解构”的先锋性表达。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将那段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看着他们在舞台上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他们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部剧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望历史,感悟信仰的力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信仰仿佛变得遥远而模糊。但《信仰的力量》却告诉我们,信仰从未远离,它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演出现场,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暖暖的。我的心中充满了力量,那是信仰的力量。它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信仰而牺牲的先烈们。我们要将信仰的火种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信仰的力量》,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让我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升华了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舞台情景剧,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在观赏中,感受到了信仰的伟大与崇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