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丹心:运河支队的革命伉俪 黄邱套的夫妻楷模

兰陵古韵 文化枣庄

<p class="ql-block">运河星火,乱世中的生死相许</p><p class="ql-block"> 1939年的鲁南运河畔,民族危亡的烽烟点燃了两颗年轻的心。</p><p class="ql-block"> 少年从戎:贫农之子靖秀智受妻兄杜玉环(运河支队警卫连长)感召,于1939年10月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战士 。同年,17岁的杜玉兰嫁入靖家,在张塘村妇救会带领妇女为部队缝制军鞋、转运物资,甚至冒险穿越封锁线向抱犊崮山区运送补给 。</p><p class="ql-block"> 血色婚礼:新婚燕尔即成生死考验。1942年寒冬,靖秀智执行任务时身中两枪跳河逃生,被杜玉兰救回家中悉心照料。伤愈归队时,杜玉兰塞给他的布鞋垫上,赫然绣着“抗战到底”四字——这是烽火年代最铿锵的誓言 。</p> <p class="ql-block">战火淬炼,跨越三场战争的忠诚守望</p><p class="ql-block"> 这对夫妻的革命足迹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壮烈篇章。</p><p class="ql-block">抗日烽烟中的运河卫士</p><p class="ql-block"> 靖秀智率部参加鲁南运河两岸数十场战斗。1945年6月,他作为副排长带领战士夜袭峄县“黉学兵营”,以大刀近身搏杀俘敌20余人,粉碎日伪扫荡计划 。而杜玉兰冒险将运河支队长胡大勋及家属藏匿家中,成为根据地的“隐形守护者” 。</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的生死劫难</p><p class="ql-block"> 丈夫南征:靖秀智转战华东野战军,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荣获“渡江战役英模奖章”“三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妻子蒙难:1947年北撤时,杜玉兰为掩护战友延误转移,与母亲被国民党还乡团抓捕。母亲被吊致死,她遭酷刑三日仍守口如瓶,保全了部队机密 。1948年,她背女徒步千里,从山东寻夫至舟山群岛,最终随军编入三野22军卫生队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的异国并肩</p><p class="ql-block"> 1950年冬,夫妻共赴朝鲜战场。无畏抉择,杜玉兰忍痛将4岁女儿托付保育所,身怀六甲踏上征途。入朝后任后勤医务员,在美军轰炸中抢救伤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p><p class="ql-block"> 战地家书,分属不同部队的二人,靠一年半后首封家书互报平安。1953年停战后,杜玉兰收养父母双亡的朝鲜少女朴而福,以酸菜手艺慰藉将士,被赞为“战地母亲” 。</p><p class="ql-block"> 归航故土,功勋背后的朴素人生,</p><p class="ql-block">1958年,夫妻携“朝鲜国旗勋章”“战斗英雄奖章”等荣光归国 ,却选择回归平凡。</p> <p class="ql-block">  建设家乡,靖秀智转业任枣庄市城建局长等职,1984年积劳成疾逝世;杜玉兰任居委会主任至1991年退休,晚年将战时藤条箱捐予唐庄运河支队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夫妻在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生育四子二女,皆教育成才。孙辈十余口,重孙辈二十余口,四世同堂,百口之家,子女孝敬,和穆相处!</p><p class="ql-block"> 世纪守望,2020年,96岁的杜玉兰佩戴“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时含泪坦言:“与牺牲战友相比,我们已足够幸运。”2024年11月16日,这位百岁女英雄安然离世,运河支队后人齐聚追思。</p> <p class="ql-block">精神丰碑,运河长流处,肝胆照千秋</p><p class="ql-block"> 靖秀智、杜玉兰二人的生命轨迹,恰似运河之水。柔韧如兰,杜玉兰从支前少女到战地功臣,用坚韧诠释“人民战争”的伟力;刚毅似剑,靖秀智从运河战士到朝鲜团长,九死未改赤子初心;合鸣如虹,藤条箱里的立功证书、永不褪色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诉说着信仰高于生命的伉俪深情 。</p> <p class="ql-block">  运河寄语:他们从未追求惊天动地,却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为炬;他们深藏战功七十年,只因认定‘活着已是最大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运河支队三千将士中的一对革命伉丽,用自己百年相守,诠释对爱情的忠贞!黄邱山套的模范夫妻,用自己书写出的人生,为后世标榜出人生的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