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b></p> <p class="ql-block"> 人类从未停止对美的发掘和描绘。大约两万年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到现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跨越了漫长的历程。“美”是相通的,“美”是认知能力,“美”是生命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课堂的延续与了解绘画历史,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转折性的案例和典型性作品,给孩子们讲讲艺术发展过程上的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人物、一件作品。拓展艺术审美和艺术素养方面的认识,可以很好地作为升学考试的参考知识。</p> <p class="ql-block"><b>五代两宋绘画艺术56:宋徽宗与花鸟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鸟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特殊的皇帝。他在政治上被评价为昏聩无能,最终导致北宋灭亡(靖康之耻),但在艺术领域,尤其是花鸟画方面,他却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卓越的推动者和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徽宗本人是工笔花鸟画的顶尖大师。他的作品以精细入微的观察、严谨准确的造型、典雅富丽的设色著称。他的画作体现了宋代“格物”精神在绘画上的极致追求。传说他观察孔雀登高先抬哪只脚、不同时间月季花瓣形态等细节都一丝不苟,力求精准表现自然物象的物理特性与生命情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传世或被认为与其密切相关的作品包括《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写生珍禽图》卷等。</p> <h3>瑞鹤图(局部)</h3></br> <h3>芙蓉锦鸡图</h3></br> <h3>五色鹦鹉图</h3></br><h3>设立“画学”是宋徽宗最具开创性的贡献之一。他在国子监下设立专门培养宫廷画家的教育机构“画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h3></br><h3>画学招生需经过严格考试(常以诗句为题,考察画意构思),并有系统的教学课程(包括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同时,他还将画院置于最高学府国子监之下,极大地提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使其区别于一般工匠。</h3></br><h3>他通过画学和画院的运作,明确树立了以观察自然、精密写实、法度严谨、设色富丽、意境典雅为核心审美标准的宫廷绘画风格,即后世所称的“宣和体”或“院体”。花鸟画是这一风格最典型的代表领域。</h3></br> <h3>腊梅山禽图轴</h3></br> <h3>花鸟图册</h3></br> <h3>戴胜图</h3></br> <h3>桃鸠图绢本</h3></br> <h3>梅花绣眼图页</h3></br><h3>在宋徽宗的亲自指导和画院的严格训练下,北宋画院的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写实高度和艺术成就。在极度写实的基础上,追求传达物象的内在生机与神韵。线条精细流畅(常以细笔勾勒),渲染层层叠叠(分染、罩染等技法成熟),色彩丰富典雅。画面经营位置讲究,常体现稳定、均衡、精致的布局。</h3></br><h3> 宋徽宗本人常在画上题诗(多为其自作)并用其独特的“瘦金体”书写,加盖印章(如“御书”、“宣和”、“政和”等),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提升了画面的文学性和艺术完整性,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画的发展。</h3></br> <h3>祥龙石图卷</h3></br> <h3>风雨牧归图</h3></br> <p class="ql-block">听琴图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徽宗画院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花鸟画家,如韩若拙、孟应之、宣亨、刘益、富燮、马贲等,他们的作品虽多佚名或难以确指,但共同构成了“宣和体”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宋徽宗作为皇帝是失败的,但他在中国艺术史,尤其是花鸟画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的艺术理念、制度和创作实践,将宋代花鸟画推向了写实主义的高峰,并深刻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中国绘画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