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阵子去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听讲座,一个数字让我心头一震: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咱们国家迎来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婴儿潮”,足足诞生了约2.7亿人!这庞大的人群,正踩着未来10年的节拍,如潮水般涌入退休生活的大门——每年退休人数高达2700万,这规模,真让人“瞠目结舌”!作为60年代生人,我也毫不例外地搭上了这趟“扎堆退休”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算是个“退休老人聚集地”了。那些60到75岁、身体硬朗的“活力银发族”,生活可真是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孙子派:乐呵呵围着孙辈转,天伦之乐是心头暖阳。</p><p class="ql-block">庄子派:脚力正健,心向远方,国内外风景名胜是他们的新“战场”。</p><p class="ql-block">老子派:笃信养生之道,社区里但凡有艾灸、足浴、保健品讲座,总能见到他们积极“打卡”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孔子派:退而不休,授业解惑,组织社团,早出晚归,那劲头儿,简直比上班还“火力全开”!</p><p class="ql-block">墨子派:沉醉于笔墨丹青、吟诗作赋、歌舞翩跹,在兴趣的天地里自得其乐。</p><p class="ql-block">至于80、90岁的老太太们,天气晴好时,总爱在院子里扎堆儿晒太阳、唠家常。老爷子们呢?则多半聚在一起,牌局上“厮杀”正酣。</p> <p class="ql-block"> 如何安度一个健康、体面又有尊严的晚年?这真是一个沉甸甸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退休老人,尤其是那些经济宽裕的,常常成为商家眼中的“香饽饽”。精明的推销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化身“贴心儿女”:嘘寒问暖,送米送蛋,上门打扫,跑腿代劳,把老人哄得团团转。一旦摸清了底细、建立了“信任”,昂贵的保健品、神奇器械便纷至沓来。我一位同事的父亲,堂堂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痴迷养生,成了典型的“老子派”。他疯狂购买各种营养品,甚至专门买了储物架分门别类存放。起初花光工资积蓄,后来竟偷偷借钱也要买!买!买!最终欠下二十多万巨债,直到离世,那些包装精美的保健品,许多连封都没拆开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院里住的都是退休老干部。在位时前呼后拥,说一不二;退下来后却门庭冷落,难免失落。于是,有的自发组织社团搞活动,有的则热衷于给商人“站台”——开业剪彩、公司庆典、年会酒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疫情前的一个秋天,一位邻居老干部(也是糊涂)受邀参加一位调料商的活动。那天竟去了八九十位老干部,最高有副省级,其余也都是处级以上,坐满了整整两大客车! 一路上大家面面相觑,互相打听:“这到底是去哪儿?干什么呀?”结果车行百余里,到了乡下老板的老家——竟是老板母亲去世三周年的祭奠仪式!不知情的女士中,有人还穿着大红衣裳,到场后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老板是想在乡亲们面前炫耀自己在城里“混得好”、“人脉广”。仪式上唢呐班子吹得震天响,擅长书法的老干部们现场挥毫写挽联,众人饱餐一顿。临别时,老板还送上了当地特产作伴手礼。邻居回来对我感慨,心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我忍不住叹道:“你们这些老干部的身价,也跌得太狠了点吧?”</p> <p class="ql-block"> 退休老干部自然也是保险和理财推销员的“重点攻坚对象”。他们殷勤备至,随叫随到,车接车送,混熟了脸,各种产品推销便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更有甚者,打着“文化”的旗号来“围猎”老干部,堪称“高手”。我曾遇见一卖内衣的摊主。她开了个“诗书画”公众号,摇身一变,给自己披上“文化人”的外衣,戴上“会长”、“名校校友”等等有文化含量的头衔。以“公益诗书画”之名,在公众号上为老干部们发表书法、诗画、文章,录制小视频,请他们“站台”摇旗呐喊,利用他们的人脉引流。年会上,还给老干部们煞有介事地“封官加爵”。一个在公职单位从未工作过的江湖客,却给老干部们颁发“任命书“,他们沉溺于这种虚幻的“荣耀”中不能自拔,乐此不疲地为这位博主“玩命”写诗作文,以为自己找到了“组织”,能重拾昔日“辉煌“。殊不知,他们不过是博主精心操控的“工具猴”和提线木偶,为她的公众号博眼球、引流量添砖加瓦而不自知!被蒙蔽,被利用,被操控,上演着荒诞的戏码,还甘之如饴,这才是可怜的老干部们最大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 还有的老年人,因沉迷个人爱好,竟引发了家庭风暴,走到了婚姻破裂的边缘。女儿同学小棉的父亲,曾是三甲医院的知名外科大夫,退休后痴迷唱歌,竟与合唱团里一位女士产生了暧昧。年届古稀的他,执意要离婚。小棉母亲觉得这把年纪离婚“太丢人”,无奈之下,只好长年在外漂泊旅游,成了一个“有家难归”的庄子派。</p> <p class="ql-block">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国情现实。未来10年,这波“银色浪潮”将更加汹涌,“银发族”将成为无比庞大的群体。如何让每一位老年人安享健康、平安、幸福的晚年?如何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老人的养老模式?如何确保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活得有尊严、不落得个“为老不尊、晚节不保”?这不仅是家庭的课题,更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沉甸甸、亟需智慧与合力破解的大考题。</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美友 @独影拍摄</p><p class="ql-block">音乐来源: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