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朋友们约我一起去参观不对外开放的禹州瓦店遗址,我欣然前往。参观完瓦店遗址以及瓦店遗址在禹州博物馆中的展览,大家提议,去看看附近的郏县文庙。</p><p class="ql-block">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左学右庙建制,文庙是学宫,又是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文庙建有半圆形泮池,池上建石拱状元桥。棂星门为牌坊式,是文庙正门,其后有戟门,戟门东侧是名宦祠和御碑院。郏县文庙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p><p class="ql-block">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竣工。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该建筑占地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郏县文庙大成殿前面的四根木雕龙柱很有特色。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说:郏县文庙木雕龙柱是少有的,很有气派,很有价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郑孝燮认为郏县文庙中斗拱、木柱的雕刻很珍贵。四根木雕龙柱通体深浮雕腾龙,柱顶刻制獠牙虎面,俯视腾龙,龙虎相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础于正面刻河图和洛书,其它分别刻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吉祥故事,河南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大成殿高15.5米,面阔19.7米,进深1.76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所用斗拱采用了透雕手法,对斗、拱、昂、翘、枋、雀替等都作了艺术加工。檐下的斗拱昂翘,上层为五彩龙头,中下层为象首,其后点缀透雕云海波涛。斗拱下的额枋上绘有祥龙飞云。</p><p class="ql-block">在大成殿的月台前,有一块雕刻精美、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龙陛石。通常龙陛石上雕刻的“二龙戏蛛”的珠是一颗“火焰珠”。这里的龙陛石上雕刻的则是二龙戏“蜘蛛”。这有个传说,唐朝德宗年间,郏县城北大刘山下的村庄,有一对父母均已过世的兄妹,长兄以打柴、狩猎为生看顾妹妹,后娶妻生子。突有一日哥哥打柴坠入山崖遇险,嫂嫂为寻夫落入虎口遇难,留下姑侄二人相依为命。女子为抚养教导侄子,推拒了村中唯一秀才的提亲。后秀才与侄子同中进士,回村迎娶姑娘。</p><p class="ql-block">看完郏县文庙时间尚早,大家提议去看看郏县山陕会馆。到达郏县山陕会馆时,大门紧闭,门前冷落。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山门之上雕有“山陕庙”三个大字。会馆戏楼和钟、鼓楼出现在面前,戏楼建于会馆的山门之上,台下为出入会馆的通道,戏楼两侧是钟鼓楼,高4米,双层飞檐,上下飞檐挑角端设套兽,微风吹过,飞檐挑角上的挂铃叮当作响。楼脊两端吻兽高大,楼脊中间有砖塑麒麟驮宝瓶。</p><p class="ql-block">附近居民告知,会馆正门长期落锁,要想进入会馆内,需要进入无人看门的郏县省粮食储备库才能入内。戏台前檐下的横木均采用透雕,中间为二龙戏珠,左右为鸟飞鹿驰,这里可容纳3000多人同场看戏。三间面北戏楼,戏台由宽厚的木板所搭建,戏台上放有木架等杂物。两边有小门可以直接上到戏楼和钟、鼓楼,山陕会馆上的雕塑栩栩如生,吸引人的眼球,这些雕塑既有木雕,也有砖雕、石雕。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山陕会馆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至辽宁,南到两广,遍及全国各地。会馆正梁上写有: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p><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 第315篇 郏县文庙 郏县山陕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