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忆念一一写在父亲逝世十周年之际

晨林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2015年,乙未年初夏(农历六月初四),卧床半年的父亲在晨曦微露时安然辞世,走完了八十九载春秋。这一天,成为我们八位兄弟姐妹心中永远的痛,无尽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家国浮沉中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父亲陈绍云,闽清县云龙乡台埔人氏。</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闽清县第一批中共党员,他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信仰根基。1952年9月19日,在城关文庙参加县委首期党员培训班时,他郑重地在入党志愿书上签下名字,由南下干部李茂松、洪丁财担任入党介绍人。这份初心贯穿了他的一生——从际台乡建国后闽清县首个党支部成立和首任际台乡党支部书记,到云龙公社的社长、白樟公社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再到梅城镇和白中镇副职领导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基层干部的质朴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特殊历史时期的家庭困境,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作为农业户口的干部家庭,父亲每月41.5元的工资要供养八名子女。母亲曾回忆,1950年代末父亲因经济压力萌生返乡务农的念头,是她坚持反对才让父亲继续留在工作岗位。这段往事折射出那个年代基层干部的艰难抉择,也印证了母亲作为1954年入党的老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p> <p class="ql-block"> 言传身教中的家风传承</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教育方式含蓄而深刻。十一二岁那年,我要到五里外邻村念小学五、六年级,父亲肘任社长配有一部专用单车。学校与公社顺道,一天我们同时出门,我执意要搭乘他的自行车上学。见我态度坚决,他就让我坐上后架,默默推行了五里路,将我送至公社门口,全程未发一言。这个无声的举动,让我过早懂得了自立的意义。多年后回想,那辆二八自行车的吱呀声,恰似命运的隐喻——人生之路终究要靠自己丈量。</p> <p class="ql-block">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严守廉洁底线。家中最早的的确卡布料,是母亲通过票证调剂换来的。那件伴随我多年的笔挺衣裳,既是时代印记,亦是家风见证。父亲分管公社财贸工作时,从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种"清白传家"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p> <p class="ql-block">  文化血脉的延续与共鸣</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二伯父的启蒙,父亲自幼研习书法,其行楷作品厚重且端庄,成为乡里婚丧嫁娶的书写首选。他培养我习字的方式别具一格:每次书写春联时,总要我在旁牵纸,让我在观摩中领悟笔法精髓。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我不到弱冠之年便开始为乡邻书写对联。当我作为市级书协会员,作品入选市县级展览时,父亲轻抚作品集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  父亲遗墨</p> <p class="ql-block">  吾的拙作</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父亲对生死豁达通透。他提前叮嘱丧事从简,要求"不扰民、不铺张"。遵照遗愿,我们以诗联雅集替代传统丧仪:县文联主席游作忠题写的"清白为人,正直传家"榜书高悬门庭,梅声诗社社友们创作的数十首挽诗挂满灵堂。这种融合文化元素的追思方式,既是对父亲生平的致敬,亦开创了当地新风尚。</p> <p class="ql-block">  县文联原主席游作忠等书法家,在葬礼现场书写挽联挽诗等。</p> <p class="ql-block">  庭院大门:</p><p class="ql-block">渭白为人、正直传家</p> <p class="ql-block">  追悼会现场悬联:“为人民土改翻身为政府当家喜成事业名铸金鼎;是公仆服务典范是家教楷模培育儿孙材造栋梁”</p> <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视力严重衰退,仍坚持用放大镜阅读我发表的文章。即便小字模糊难辨,他也要仔细端详标题。这种跨越代际的精神共鸣,促使我用文字记录家乡风物——从宋代古村的石板桥,到老屋的雨帘和昊溪之水,这些饱含深情的篇章,成为慰藉父亲心灵的良药。</p> <p class="ql-block">  值此十周年忌辰,谨以百日祭时所作七律追思:</p><p class="ql-block">犹忆厅前黑蝶飞,</p><p class="ql-block">先严驾鹤雨纷霏。。</p><p class="ql-block">六旬一夕魂随去,</p><p class="ql-block">百日三更梦又归。</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摧体魄,</p><p class="ql-block">光阴有迹刻心扉。</p><p class="ql-block">高堂难孝鹃啼泣,</p><p class="ql-block">欲诉哀思泪湿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生命轨迹,恰似闽江蜿蜒的支流梅溪——虽不波澜壮阔,却滋养着一方水土。他用一生诠释了"清白为人、正直传家"的真谛,这份精神遗产,将永远在家族血脉中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