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捣鼓”

无声

<p class="ql-block"> 【也谈“捣鼓”】</p><p class="ql-block"> 非常高兴读到军哥的【“捣鼓”可以使老年生活更精彩】好文,感动之余,诚惶诚恐。</p><p class="ql-block"> “捣鼓”,顾名思义,对某或多事物反复摆弄之意。</p><p class="ql-block"> 环顾朋友圈,本人确为爱“捣鼓”的少数。正如军哥提到的: 骑行、钓鱼、摄影、棋牌、唱歌、行文、作诗、美篇、视频,无不涉猎。</p> <p class="ql-block">  细细算来,这些“捣鼓”都发生在退休后的十几年间。究其根源,一是有大把空闲时间,二是生性无定,爱好无界。 </p><p class="ql-block"> “捣鼓”各种事物,不为别的,就是让自己忙起来,享受“捣鼓”过程的多色彩,让时间过得充实些。</p><p class="ql-block"> 在“捣鼓”的过程中,除收获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快乐,也深刻体会到“捣鼓”对老人身心健康的诸多益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人体学来看,“捣鼓”堪称身体机能的活力重启。</p><p class="ql-block"> 拿我热衷的摄影来说,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常常需要长时间手持相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这对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是极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在户外拍摄时,我需要背负数十斤重的设备,四处走动,选择最适宜光线和场景,这无形中增加了运动量。</p><p class="ql-block"> 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p><p class="ql-block"> 我就有这样的确切体会,每次外拍回来,体力和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捣鼓”不同的活动,还能锻炼大脑的不同区域。</p><p class="ql-block"> 比如: 照片后期制作,需要裁剪画面、调色调质,这就刺激了大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棋牌,则需要逻辑推理和策略规划,锻炼了大脑的分析和判断能力。</p><p class="ql-block"> 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越用越灵活。</p><p class="ql-block"> “捣鼓”活动为大脑提供了持续的刺激,延缓了大脑的衰老进程,降低了患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而言,“捣鼓”是心灵的避风港,情绪的调节器。</p><p class="ql-block"> 在“捣鼓”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让你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按下快门、完成一幅照片,学会一项新技能,都会让我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愉悦感、释放感。</p><p class="ql-block"> 这些感,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我更加自信、充实和乐观。</p> <p class="ql-block">  “捣鼓”还为我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通过参与骑行、钓鱼、摄影、棋牌等朋友圈活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作品,相互鼓励和支持,这种被关注和被理解的积极社交互动温暖,可以有效缓解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让心理更加健康。</p><p class="ql-block"> 有调查显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孤独的老年人低很多。</p> <p class="ql-block">  “捣鼓”更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知,它赋予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明白: 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都有追求梦想和热爱生活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p><p class="ql-block">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做这些,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喧哗取众,只是想按自己的方式享受老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人生最后归宿是自己,此刻完整活着就是全部意义,做好自己、为自己而活,便是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 就像《暮色将尽》的作者普安娜·阿西尔,一生自在快乐,晚年开启写作。</p><p class="ql-block"> 我也希望老年人都能找到喜爱之事,像我一样在“捣鼓”中收获快乐、充实自我,让老年生活更精彩,让身心更加健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捣鼓者 无声</p><p class="ql-block"> 2025. 6.10</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捣鼓”可以使老年生活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昨天读“无声”的[浅淡做人与做己],有些感触。在同学中“无声”属于那种喜欢并善于“捣鼓”者,时不时,常不常,弄出点新“玩意”。一个人骑上电动车在窑湾古镇拍“夕阳西照睌舟孤”;木鱼湖拍“送你一片冬日暖阳”;电信大楼拍“丛花落叶血犹红”;万楼拍“无处不好花”……相片。他的《美篇》已做至278篇。夜晚伏案,记人记事,他有《我的父亲母亲》、《我的革命的老妈妈》、《我的知青岁月》、《翰墨萧萧读笔声》等,不胜枚举。有感而发,吟诗作对,他从初始的《忆江南-坝上行》、《长相思-观同学永州合影》、《自在心宽-我的人生观》到今年初的乙已抒怀《梅》、《兰》、《竹》、《菊》,韵律一篇超一篇》。前段时间运用平台K歌,只有他才“捣”得出;最近在群里发的早上问好“图”,相片天天更新,奇了怪了,只有他别出心裁。平日打牌三缺一,他可以坐一方,同行钓鱼他钓的尾数总是前一、二名,玩能玩出名堂,捣能捣出水平,过得充实,活得精彩,不愧“夕阳红”。近日我读一本书《暮色将尽》,作者普安娜.阿西尔(英国人),一生未婚未育,自在快乐地活到101岁。76岁退休后,之后开启写作事业,89岁写下《暮色将尽》,并获得2008年科斯塔传记奖。她的格言是:“人生到最后,最终的归宿,只有一个人,自己。”,“此刻我完整地活着,这便是全部意义。”。做好自己,为自己而活着,可是人生的真谛。我希望“无声”和我们所有的朋友,都做一位活得十分通透又充滿智慧的男性或女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