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夜景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6月8日6点半来到新世纪大厦。本想去邯郸道观看夜景,一看这里的灯光也非常美丽,于是在这里停了下来,观看拍摄这里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中华路人民路口,《新世纪》夜景</p> <p class="ql-block">看完新世纪,随后来到“丛台公园”。由丛台公园东门进入,出西门就进入,邯郸道。</p> <p class="ql-block">丛台公园雕塑</p> <p class="ql-block">丛台</p> <p class="ql-block">七贤祠:这七贤的名字分别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李牧、赵奢七位赵国贤士。‌‌</p> <p class="ql-block">邯郸道</p> <p class="ql-block">邯郸道是古代太行山东麓的南北交通要道,形成于商代,战国时期成为赵国连接燕、魏等国的通衢要道</p><p class="ql-block">。因其地理枢纽地位,《史记》等多部史籍记载其南北交通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唐宋以降,邯郸道因《枕中记》黄粱梦典故衍生出“功名之路”的隐喻,成为仕途追求的经典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5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全长约2公里,串联学步桥、丛台等历史遗迹,通过战汉风格建筑复原与成语文化沉浸式体验,成为展示邯郸三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旅地标。</p> <p class="ql-block">邯山书院是邯郸市历史悠久的学府,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知县魏湳创建,曾为冀南豫北最高学府,现为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邯山书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1745年,历经多次扩建与修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制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邯郸新式教育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邯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邯郸行宫</p><p class="ql-block">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邯郸行宫,又称慈禧行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内(原邯郸专署院内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北方复式四合院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邯郸行宫原有南北两院,前院接待朝拜、奏请、议事,后院房前植有蜡梅,环境幽静。现存的邯郸行宫面积约150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坐北朝南,可见“前朝后寝”的宫室建筑布局。邯郸行宫前院为“朝”,有一大殿及两配殿。正殿居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3米,进深五间9米,高8.7米,符合皇家定制。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后墙中央留有一门与后院贯通。后院现存一座二层西楼,院内还有多处小房。</p><p class="ql-block">1995年10月6日,邯郸行宫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邯郸行宫</p> <p class="ql-block">王铭鼎故居,位于河北省邯郸东门里城内中街,建于1918年,分东院和西院,解放后曾做“邯郸行署”和“邯郸行署招待所”。2011年3月31日,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行署楼</p> <p class="ql-block">谏议坊和恩褒三世坊‌是邯郸市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与 张国彦家族 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谏议坊</p><p class="ql-block">‌谏议坊‌是为表彰 张国彦 的功绩而建。张国彦在明代 隆庆年间 任吏部都给事中,因其在宣化、大同等地内乱斗争中坚持己见、刚直不阿,被明穆宗朱载坖恩准修建此坊。谏议坊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张国彦忠君报国、刚直不阿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谏议坊遗址</p> <p class="ql-block">恩褒三世坊</p><p class="ql-block">‌恩褒三世坊‌是为张国彦的祖父张滕所立。由于张国彦及其子张我续在朝廷中担任显赫职位,朝廷封赠张滕为资政大夫,因而修建此坊以彰显张氏家族的荣耀。恩褒三世坊为青石材质,具有基座、立柱、坊额、匾额、檐楼等部分,立柱前后有石雕底座和石狮。尽管该坊在历史变迁中被毁,但在2021年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中出土了部分青石建筑构件,为人们重现其风貌提供了依据‌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国彦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张国彦出生于直隶广平府邯郸县,自少年起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先后担任山西襄陵县令、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陕西按察使等职务,最终成为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并获得皇封太子太保殊荣。张国彦以清正廉明著称,他的政治生涯对地方和朝廷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起</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蔺相如回车巷</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呈东西走向的巷子。相传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p><p class="ql-block">蔺相如回车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述。其实,真正的回车巷在内的古赵都邯郸大北城的多数遗迹,早已淹埋在今市内6-10米深的地下了。眼下所看到的回车巷旧址,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百姓传闻,在此巷口处的墙壁上书写镶嵌了“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p><p class="ql-block">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p> <p class="ql-block">南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