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姑苏行~拙政园

海阔天空(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9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首批国家5A旅游景区,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同为中国四大园林。</p><p class="ql-block"> 2007年秋,我们曾与先生哥哥一家同游苏州,对移步换景、精巧旖旎的拙政园印象美好,但对熙熙攘攘、匆匆而行的游园体验存有遗憾。18年后再游拙政园,致敬当年兄弟同游之谊。</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清晨7点多,为赶在游客齐聚前入园,我们打车来到心念念的拙政园,排队入园心情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拙政园”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园林的悠远历史和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面积宏大,是苏州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园与园之间檐廊环绕,漏窗镶嵌,又有花木相映,池水回环,幽静的古建筑宛若一颗颗明珠,在秀美婉约的自然风光之中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  明代太湖山峰“缀云峰”皱瘦漏透,苔藓斑驳,造型奇特,玲珑夭矫的奇峰高达两丈,它自下而上逐渐壮大,仿佛一朵云彩飘落在园中,给整个东花园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灵动。</p> <p class="ql-block">  “天泉亭”位于拙政园东部大草坪上,重檐八角亭,造形庄重质朴。亭内有一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东斋古井遗物,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涸。静赏天泉亭四周,绿草茵茵树木葱茏,感受平淡舒朗之美。</p> <p class="ql-block">  “荷风四面亭”飞檐出挑,四面通透临水,岸边柳枝婆娑。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花四面亭”最宜夏暑,再过一月,将是满塘烂漫荷花,沉醉不知归路的绝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远香堂,拙政园中的文化瑰宝,其命名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坐落于水池之南,是整个中园的核心建筑,四面敞开的厅堂布局,落地玻璃长窗使光线与景色得以完美交融,还是听雨、赏荷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小沧浪”宛如一条丝带,轻盈地横跨在水面上,是一处双面水阁。小沧浪四周亭廊环绕,形成了一个幽深而宁静的水院,特别是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巧妙地起了分隔空间的作用,更增添了这里的隐秘与静谧。</p> <p class="ql-block">  “小飞虹”是拙政园中的著名廊桥,其名字取自“飞虹卧波”的意境,形容桥身如彩虹般轻盈优美。小飞虹造型别致,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仿佛一道彩虹横跨水面上。走在桥上,可以感受到那份轻盈和飘逸,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漫步拙政园,享山水林泉之乐,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面水而筑,三面环水,视野开阔。夏日里,池中荷叶田田,荷花盛开,清香四溢,心旷神怡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天泉井”位于拙政园中部,是一处历史遗迹。据史书记载,该古井下接泉眼,井水甘甜,非常适合泡茶,明代画家文征明曾品鉴此水,认为其与无锡的“天下第二泉”水味相仿。修复后的“玉泉”二字为文征明手迹,是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留听阁是一个抽像化的船厅,体型轻巧,四周开阔。阁内有银杏木立体雕刻,用树根形长花纹贯穿全景,上刻喜鹊登梅,下刻松、竹、梅岁寒三友。两种图案揉和在一起,接缝处不留痕迹,似浑然天成,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西部“与谁同坐轩”扇形空窗框景,将倒影楼、卅六鸳鸯馆与签亭顶盖连成完整折扇,暗含“明月清风我”的孤高意境。</p> <p class="ql-block">  “卅六鸳鸯馆”位于拙政园西花园,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拙政园中。它北临清澈碧水,南接幽静小院,曾是园主人宴请宾客、赏景品茶的地方。通过屏风、纱隔巧妙分为南北鸳鸯厅,北厅面向清池,夏日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荷叶田田和游弋的鸳鸯;南厅则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适宜春秋季节居住。</p> <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被华丽典雅的玻璃窗棂所惊艳。它采用海棠菱花图案,镶嵌的蓝白相间玻璃,更是将光影与色彩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玻璃由清政府驻德国公使洪钧,特意从欧洲购回,展示了园主人的丰厚财力和对美的挚热追求。</p> <p class="ql-block">  “卅六鸳鸯馆”见证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西洋玻璃艺术的碰撞融合,它的楹额出自清代状元洪钧之手,馆名源自北面池塘饲养的三十六对鸳鸯。行走于华丽典雅的厅堂,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的豪门大院。</p> <p class="ql-block">  仙气飘飘的“见山楼”,名字源于淘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透露出一种闲适洒脱的味道。它与周边环境完美贴合,绿树成荫,三面环水,水波粼粼,楼台倒影在清澈河塘中,充满了千年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一窗一世界,领略古人的精湛工艺,很喜欢“见山楼”二楼的明瓦窗户,明瓦是用蚌壳打磨而成,最早出现了宋代,老苏州称其为“蚌壳窗”。驻足见山楼,尘喧不染,心境一片悠然。</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上水面,秀美倩巧,玲珑剔透。凭栏眺望,拙政园东部景色尽收眼底。每逢夏日,满池荷花绽放,荷花飘香,为赏荷绝佳处。</p> <p class="ql-block">  不到拙政园,怎知江南春?拙政园一眼千年的诗意画卷,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璀璨瑰宝,它以精妙绝伦的园林风情,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们再次到访。四小时畅游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徒步的疲惫……告别旑旎拙政园,前往探寻狮子林的奇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