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圆觉寺,永安寺;灵丘觉山寺

郭树霞

<p class="ql-block">圆觉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现存建筑为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释迦舍利砖塔、过殿及配殿。</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释迦舍利砖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为砖砌仿木结构,古朴巍峨。塔体分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通高26.4米。塔身浮雕内容丰富,塔顶铁刹顶端的翔凤可随风旋转,是研究古代气象科学的珍贵实物。</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亦称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元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永安寺始建于金代,后被大火烧毁。元朝初年,永安军节度使高定捐资重建。元延祐二年(1315年),高定之孙高璞捐建了主殿——传法正宗殿。</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永安寺修葺一新,成为州属僧众管理机构的驻所。顺治五年(1648年),浑源城被兵火摧毁,永安寺内有部分殿宇损毁,康熙初年得以修缮。</p><p class="ql-block">• 198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坐西北朝东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645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存有山门、天王殿、传法正宗殿,东、西两侧存有东配殿、西配殿、东垛殿、西垛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殿:为元延祐二年原构,殿内满堂水陆画、建筑彩画及殿顶五彩琉璃均保存完好。该殿采用减柱造法,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内部空间。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里转双抄计心造做法,整体形状简洁古雅。瓦顶筒板布瓦覆盖,前坡为黄琉璃筒瓦,山面及后坡为黄、绿、蓝琉璃筒瓦杂色相间,正脊施脊筒子,端设大吻,中央置宝刹。</p><p class="ql-block">壁画:传法正宗殿内现存170多平方米的水陆壁画,画面上共绘有882个人物,内容涵盖佛教、道教神祇,以及人间帝妃、文官武将、百姓等,是研究宗教文化和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匾额与题字:殿前檐下正中悬挂的“传法正宗之殿”匾额,是元初著名书僧雪庵和尚的手笔。殿南墙阴刻“庄严”二字,为元代寺院主持月溪和尚所书,北墙阳刻“虎啸龙吟”,由清代乾隆年间的浑源本地书法家张煖书写。</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西南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保护面积8.6平方公里,包括13个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 始建与敕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皇家寺院。</p><p class="ql-block">• 历代重修:该寺历代屡有重修,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明天启六年(1626年),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明崇祯三年(1630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再次重建。</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东轴线:有魁星阁、碑亭、梆点楼、金刚殿、弥勒殿。</p><p class="ql-block">• 西轴线:为文昌阁、砖塔、藏经楼、罗汉殿、贵真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塔:是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建于辽大安五年(1089年),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砖雕精美,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位于寺院西北山崖上的悬钟岩舍利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修葺一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