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古镇--曾经的“小上海”

麦穗

<p class="ql-block">有一天看电视,电视台正介绍着贵州下司古镇的美食和狗。先生突然说,我们去那里玩玩吧。于是趁端午节放假,我们说走就走,乘高铁到凯里南站,转公交车就到了下司古镇。</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府凯里市下司镇。</p><p class="ql-block">因为以前去过西江苗寨玩,下司古镇离西江苗寨不远,我便主观地认为下司古镇应该与苗寨的建筑差不多。</p><p class="ql-block">待到了下司古镇,看见多种风格的房屋建筑外形,便被这里的古朴风情和深厚文化所吸引。</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屋为青瓦木楼,沿河而建,两岸隔江相望。建筑融合了少数民族、西洋、徽派和闽南派等风格,形成了别样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镇带有苗侗特色的寨门。</p><p class="ql-block">寨门,是苗族侗族村落常见的入口景观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带有苗侗特色的芦笙广场大门。</p> <p class="ql-block">城镇是历史的轨迹,建筑则是城镇的脊梁。</p><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斑驳的围墙和翘起的飞檐,横排的苗家房屋,无言地讲述着下司文化融合共生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自清朝起,下司古镇的水陆运输就不断发展,各地的商人通过清水江船运和苗疆古道马帮纷纷来到下司古镇,促进了下司的商贸日渐繁荣。</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码头,它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大码头平面呈弧形,最宽处19.2米,设有99级石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码头见证了当时古镇商贾云集、人生鼎沸的繁华场景,当时的情景被概括为12个字:“河小船多、街小马多、路小轿多”。</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大码头成为游人游玩清水江的码头。不过由于天气的原因,目前已停航。</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码头,修建于明末清初。它主要用于迎送官员来去下司古镇。据说清末状元夏同龢就是通过小码头乘坐客船去京赶考,中状元后也是从这里登岸荣归故里的。</p> <p class="ql-block">从小码头沿阶梯而上是接官亭。来去的官员在这里歇息。</p> <p class="ql-block">商业的发展引来了各地的商人,滇商、黔商、贛商、鄂商、徽商、湘商、川商、粤商在下司的共同发展,形成了世代相传、影响至今的多元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形成了仫佬、苗、汉、侗等多民族的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司古镇在清代中晚期建的第一个会馆--两湖会馆,它又称禹王宫(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祈求行船安全所修建的。)它</span>是清代湖南、湖北人的联络据点,亦即同乡信馆。</p><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成为了古镇的博物馆,馆内讲述了下司古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之后,川滇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等相继建立,各种地域文化也随之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广东会馆,目前只能在外面看,没有开放。</p><p class="ql-block">这还算好的,目前还有福建会馆未修缮,很老很破。历史上的江西会馆、浙江会馆已经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司邮局,建筑带有西洋特色。</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受多元文化影响,邮局邀约当时漂洋而来的外籍人士协助邮局建设,因而造就了下司唯一一座公家使用的西洋邮局,它也被网友们评为中国最漂亮的邮政局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惜字塔,又叫“字库”或“惜字宫”、“敬字亭”、“字库塔”、“焚字炉”等,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元明清时普及,逐渐成为文字和文化的载体。现在人们常常在此祈求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p><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一生赋诗六百余首,其“诗”与“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阳明书院以“诗”破题。通过由浅及深的“本悟、思悟、契悟、渐悟、大悟、传悟和时悟”七个层次,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王阳明生而不凡、立志成圣、龙场悟道等事迹,展示了阳明心学在下司古镇和后代的传承历史。</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最著名的观点有三个:一是“心即理”(心外无物)。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第二个观点对现代的哲学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阳明书院。王阳明曾在这里悟道。</p> <p class="ql-block">书院内王阳明座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女子书院。</p><p class="ql-block">女子书院在码头街修了个门,当年下司女子学校的一任校长还曾经到陕北参加了红军。</p> <p class="ql-block">繁荣的商贸带动了古镇的建筑出现各种特色。下司古镇上出现了民房与殿宇、寺庙和侗族鼓楼、苗族木楼多种建筑并立相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街面上,出现“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也出现了官帽双耳墙的岭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还有当地成排的苗族木楼。</p> <p class="ql-block">多民族聚居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芦笙广场,带有苗侗风情。</p> <p class="ql-block">芦笙广场内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住的民宿:舟马驿客栈,它位于下司古建筑群的码头街上。</p><p class="ql-block">过去标间房价318一400元/天不等。现在房价仅为198元/天。</p><p class="ql-block">房间里有小度智能机器,可以帮助房客开关灯,提供信息服务等。</p><p class="ql-block">还有智能马桶。</p> <p class="ql-block">客栈内部。客栈设有23间融合民族元素的客房,配套观景书房、茶空间及文创展示区,提供苗绣集市接驳、围炉煮茶等特色服务。</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宿内设置的“山峰的书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峰是贵州人,畅导一种“慢生活”。他从贵州走向芬兰,把贵州多民族的生活用文字展现出来,又回到国内畅导这种慢生活。并把作品改编制作成电视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与文化机构合作,通过将图书陈列、茶文化体验与住宿服务相融合,形成"书房+民宿"的文旅结合新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到2025年4月止,作家山峰已在贵州、云南、浙江等地设有23家“山峰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在客房里阅读山峰的书。</p> <p class="ql-block">码头街上有众多的老建筑。这些房屋里做各种各样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这个桩是练咏春拳的器械。</p> <p class="ql-block">码头街的街面很宽阔。</p> <p class="ql-block">码头街上贴着的民国时期的老式广告。</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侗族美女。</p> <p class="ql-block">码头街上有50多栋房屋有100多年的历史。象码头街这种老街,在古镇有很多,如工坊街、1880街、白龙犬巷、食黔街、面条街等,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古镇各街道不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桥:莲心桥。</p> <p class="ql-block">良心桥。</p> <p class="ql-block">苗侗风格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石桥</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桥。</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端午节,在客栈里我们吃了灰水粽子。好久没有吃过这种粽子了,它很容易消化。</p> <p class="ql-block">在芦笙广场里有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们也赶紧参与进去。</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还有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河里还有队员在训练划龙舟</p> <p class="ql-block">很多的家门前挂上了艾草和菖蒲。</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美食,最有特色的是酸汤系列。</p><p class="ql-block">据说,酸汤就是从下司古镇发源出去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吃了一系列的酸汤菜。还吃喝了一些有特色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酸汤牛肉。</p> <p class="ql-block">酸汤鱼。</p> <p class="ql-block">酸汤牛脑壳。</p> <p class="ql-block">酸汤粉</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演播过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月亮粑粑。</p> <p class="ql-block">蓝莓冰粉8元一碗。</p> <p class="ql-block">蓝莓和蓝莓汁。</p> <p class="ql-block">制作蓝莓汁。</p> <p class="ql-block">觉得这种咖啡有特色,但没时间去尝试。</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街道上,常常看到一些小动物,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街上行走的斗鸡。</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猫咪。</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下司犬。</p> <p class="ql-block">下司犬产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下司镇东南部,因中心产区在下司镇,故历史上习惯称为下司犬。它目前是排名世界第三的猎犬。“下司犬”体型外貌萌萌的,很受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古镇现在把下司犬作为了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下司犬。</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扎染和腊染。</p> <p class="ql-block">入夜,古镇上的红灯笼亮起,给暮色增添了一抹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在下司古镇的一处街道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p><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历来为苗、侗、仫佬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自清嘉庆年间被辟为商埠,便成为当地有名的水陆码头,民国时期发展为闹市,是黔东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时,下司镇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更有不少地方、甚至海外客商迁徙定居于此,清江街则是下司镇中最繁华的地段。</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极其兴盛。有贵阳、安顺以及川滇湘鄂闽赣的商帮长驻镇上,开设庄号经营各种商品。各种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昼夜营业。清水江里的各型商船云集,水客往来不绝。船靠着船,帆挨着帆,船上灯火倒映江里,灿若繁星,岸边水上俨然一个大市场,曾被誉为“小上海”。</p><p class="ql-block">下司这一西南水上交通枢纽的优势与繁盛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了远藏西南山区的一处“人烟辐辏地,歌吹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你因水而起、因商而兴、因人而彰和因旅而旺,我们了解了你的形成、黄金时代、文化传承及美好未来,徜徉其间,我们对下司古镇有了全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下司,你是清水江和茶马古道上的一朵奇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