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 | 识破金融诈骗常见手法,守护财产安全

JOJO

一、诱导下载虚假APP:别让“理财梦” 变成 “资金劫” <p class="ql-block"><b>案例:</b>赵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刷到 “低投入高回报” 理财广告,被诱导下载某非官方理财APP。投入积蓄后,平台无法提现,再联系时已无法登录,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b>手法剖析:</b>诈骗分子利用社交、短视频平台传播力,虚构 “投资理财、轻松赚钱” 噱头,诱导下载假APP。这些APP无正规资质,数据后台受诈骗者操控,一旦投入资金,就会陷入提现难、平台跑路的困境。</p> 二、虚假宣传高收益:“稳赚不赔” 背后的陷阱 <p class="ql-block"><b>案例:</b>王阿姨听 “投资顾问” 宣传某项目 “高额回报、稳赚不赔”,心动投入养老钱。后续不仅没拿到收益,本金也无法追回,所谓 “顾问” 消失无踪。</p><p class="ql-block"><b>手法剖析:</b>诈骗分子抓住人们追求高收益心理,用 “零风险、高回报” 画饼。金融市场本就有风险,不存在绝对稳赚不赔的项目,此类承诺实为吸引投资的诱饵,等受害者入局,就卷款潜逃。</p> 三、伪造资质和背景:假 “招牌” 下的骗局 <p class="ql-block"><b>案例:</b>李大爷遇到自称 “知名金融机构专家” 的人,对方带他参观伪造营业执照的 “XX金融” 门店,李大爷轻信投入毕生积蓄,后发现机构是幌子,资金无法追回。</p><p class="ql-block"><b>手法剖析:</b>诈骗者伪造营业执照、证书,或冒充知名金融机构,借助假 “招牌”“身份” 骗取信任。普通民众难分辨资质真假,易被 “权威” 表象迷惑,落入精心设计的诈骗网</p> 四、小额试水返利:“甜头” 背后的 “大陷阱” <p class="ql-block"><b>案例:</b>小张看到 “小额投资、一单结” 返利广告,投入几百元很快拿到返利,便信以为真加大投入。结果后续投资不仅没返利,本金也被冻结,客服以 “系统故障” 为由要求再缴费,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数万元。</p><p class="ql-block"><b>手法剖析:</b>先让受害者小额投资获返利,是为骗取信任、降低警惕。等受害者加大投入,诈骗者就以各种理由设障,要么让继续缴费解冻,要么直接卷钱跑路,利用 “贪小利” 心理层层套牢受害者。</p> 五、无法提现:提现路上的 “拦路虎” <p class="ql-block"><b>案例:</b>孙女士在某投资平台盈利后申请提现,客服称 “系统故障、账户冻结”,需缴纳 “解冻费” 才能提现。孙女士缴费后,平台依旧无法提现,再次联系时客服失联,平台也无法登录。</p><p class="ql-block"><b>手法剖析:</b>受害者提现时,诈骗者以系统故障、账户异常等借口,要求缴额外费用,或直接消失。这是诈骗收尾环节,用虚假理由榨取最后钱财,让受害者资金彻底 “打水漂”。</p> 嘉兴银行总行营业部提醒您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些诈骗手法,我们要牢记:不轻易相信 “天上掉馅饼” 的高收益承诺,下载金融APP选官方渠道,遇到陌生投资、提现异常等情况,及时联系正规金融机构或警方核实,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