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论语.为政》篇中的第四条,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话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孔子却用他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令人回味无穷。鉴于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只聚焦于其中的四个字:“三十而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三十而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成家立业。然而,在阳明先生看来,这里的“立”并非指立业,而是指立志。翻开《四书心解》第115页,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先生在“立志说”一文中提到:“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也。”意思是说,孔子15岁立志求学求道,到了30岁才真正将志向稳固下来,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在圣贤的眼中,成家立业固然重要,但励志才是最为关键的。人生励志,当然是越早越好,但其实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心解第119页第11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谱》记载,阳明先生在十一二岁时,被父亲接到京师上私塾。一次偶然的机缘,引发了他对一个重大问题的思考:“何为第一等事?”也就是说,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他心中虽有所体悟,但又不敢确定答案。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自己的私塾先生:“何为第一等事?”私塾先生回答说:“当然是读书登第,考取功名。”阳明先生的父亲龙山公就是状元郎,私塾先生自然希望他能以父亲为榜样,子承父业,出人头地。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家业、有所成就,是许多人的共同追求与梦想,私塾先生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当时年幼的阳明先生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说:“恐怕读书登第并非第一等事,读书学圣贤才是。要像孔子、孟子那样的圣贤一样,一生志于道,这才是第一等事。”阳明先生在那样小的年纪就立下了如此高远的人生志向,而这个志向也一直引导着他、支持着他,让他的生命走向了更加高远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没有志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呢?阳明先生曾说:“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浮沉而足贵于屋下者,凡以志之未立也。”意思是说,世人之所以浑浑噩噩、茫茫荡荡,因循守旧、苟且度日,最终一事无成,堕落下去,都是因为没有立志,生命中缺少了高远志向的牵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再来看看文东毛教授的励志故事。他从一个农村贫困家庭一路走来,靠学习改变命运,在北大任职任教,41岁就成为北大教育学院院长,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院长之一。可以说,他的人生中已经实现了很多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文东毛教授在回顾那段时光时却说,由于缺乏志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处于困惑、迷茫,甚至疲惫懈怠的状态。当时,他抱有一种认识,认为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上半场努力拼搏,看谁走得快、走得高;下半场则要看谁走得慢,能够在高点上停留的时间更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自己的人生已经来到了下半场,那就应该好好享受这一切。于是,他辞去了行政工作,开始享受生活。但即使在那个时候,他的良知也一次次地告诉他:“是党和政府把我从小抚养大,既然成为北大教授、院长,而且还年富力强,怎能心安理得地固守当下,不再进取呢?”因此,他的内心非常纠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运的是,2016年,文东毛教授遇到了阳明心学。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阳明先生对弟子反复强调励志,尤其是那句“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深深引发了他内心的思考和共鸣。于是,他重新调整了生命状态,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对阳明心学的领悟,提出了“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这一简洁明了的求道之路,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以身作则,每天写幸福日志,三省吾身,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幸福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中,希望像阳明先生那样,成为一代教育引领者,带领身边及更多人一起迈向更高层级的幸福。对于文东毛教授来说,生命不再是往下走的抛物线,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垂直攀登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下半场,虽然体力可能会下降,但品德境界却可以不断提升。哪怕到了八九十岁,也可以成为德高望重的长者。生命因此充满希望。而人生有了志向的牵引,就会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东毛教授先后在全国各地学校推行良知教育,创办涌泉学院,倡导心安幸福教育,直到现在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在这条大道上。这就是励志激扬生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立下志向之后,并不是说就可以从此一劳永逸了。就好像我们走在大道上,如果不睁大眼睛仔细看路,走着走着就有可能跑偏。这时候需要什么呢?需要辨别。在《心解》第117页第5条《与皇城府书》中,阳明先生提醒弟子,立志之后还要辨别,确保人生志向不会偏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说:“至于道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至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尽是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意思是说,对于追求道德的人来说,功名无法动摇他的心志;对于追求功名的人来说,富贵无法动摇他的心志。可惜的是,现在的人常常打着追求道德的幌子去追求功名,而那些打着追求功名幌子的人,实际上追求的却是富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的这段话多么振聋发聩啊,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反省自己:我有没有志向?我的志向又立在了什么之上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说,每个敢于反省自己的人都是大勇者。文东毛教授也反省过自己人生的成长和志向。小时候,他立志考上大学,那是为了摆脱贫穷,志向立在了富贵上;长大后,他立志成为教育家,虽然有一份利他的心,但更看重的是名声和荣誉,志向立在了功名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志于功名富贵,一旦得到,人生马上就会失去动力,给人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反之,如果这样的志向一旦实现不了,与之相伴的比较计较之心,会带给人无尽的痛苦。所以,只有立志于道德,立志于一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励志。文东毛教授的反省多么真切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心解》第116页第四条《书汪静之卷》中,阳明先生说:“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以共学。”朱子家训中也提到:“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军国气迹。”立志做君子、做圣贤,才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最深远、最高贵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立下志向,点燃理想,这种正向的善念能带给我们力量与方向。然而,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诱惑与磨难,志向难免会发生动摇。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责志,就是将志向作为心中的一面明镜,去照一照那些产生动摇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第115页第一条《世地立志说》中阳明先生所说,这一段非常酣畅淋漓:“故凡一毫私欲之萌,指此志之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指此志之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则此志即不怠;忽心生,则此志即不忽;草心生,则此志即不草;度心生,则此志即不度;忿心生,则此志即不忿;贪心生,则此志即不贪;傲心生,则此志即不傲;吝心生,则此志即不吝。盖无异心,而非立志则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则治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我们私欲萌动的时候,比如我立下利益他人的志向后,在执行过程中感到太累太难,家人和朋友都不能理解我,往往会升起“过自己舒舒服服的小日子不好吗”这种念头。心里贪图舒服的念头一起来,就需要用志向去审视这个念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谁不渴望自己的生活光明而有力量、充满希望呢?所以说,睿智是人生最好的礼物。爱自己,就励志;爱他人,就帮他理志;深爱,就立大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者朋友们,励志就如同种下一粒大树的种子。当种子在心田播下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参天大树的开端。依之而行,就能慢慢建立起一份坚不可摧的自信。《大学》中有言:“止于至善。”有了高远之志,我们才能清晰地知道此生所要努力的方向。面对任何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我们才能不慌乱、不纠结、不徘徊,坚定地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你愿意写下你的志向,分享给大家吗?祝福大家立大志,实现大幸福!下次课我们继续分享孔子的四论“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