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6月5日),到城里去配眼镜。在东大街上的西北眼镜行办完验光、选镜片、付账等一应手续,被告知要等1个小时才能取到镜子。为消磨时间,就沿着大街漫无目的地往东溜达。<br> 走到端履门,忽见一块向右的指示牌,上写着:“卧龙禅寺 500m”,并画着一个箭头。哦,原来这城中闹市,竟还隐藏着一座寺院!时间还早,何不去看看?于是按路标的指向拐弯朝南。走过一个路口,街道名由端履门变成柏树林;继续往前走一段,向东拐进开通西巷,卧龙禅寺就在这条巷子的路北。<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偶然发现这个路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卧龙禅寺</h5> 可能是为了便于管理吧,寺院的山门殿前又设置了一道铁栅栏门。山门殿内,供奉着笑逐颜开的弥勒佛和他身后的韦驮,两侧侍立着龟、蛇二将,又名水、火二将。山门殿中间门上方的寺名,是“敕(chì)建十方卧龙禅林”,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一位名叫“培林”的人所书;门两侧分别是“念佛是谁”和“照顾话头”的标语,寺院内多处都可看到这两条标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门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敕建十方卧龙禅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念佛是谁”和“照顾话头”</h5> 山门殿两侧,西边是流通处,东边是龙王殿。龙王殿北侧的石碑正面,是康有为手书的“卧龙寺”三个大字,写于癸未年(1923年);而背面则刻写着《西安卧龙寺简介》,是以本寺住持释常理的名义于佛历3042年,即公历2015年撰写的。这里全文转抄碑文正文,并补进标点符号。 <b>“卧龙寺创建于东汉灵帝公元一六八至一八九年,名‘福应禅院’。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有吴道子画观音圣像一尊供寺,故易名‘观音院’。宋太祖常临寺与高僧惟果共谈佛法,机缘相契。因见禅师常年静卧寺中参禅,尊其为‘卧龙禅人’,遂更名为‘卧龙禅寺’。其后历代尊崇,屡加修葺。<br>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虚云和尚随驾,曾陪同至卧龙寺礼佛。次年闰八月,西安城旱疫严重,虚云和尚做祈福息灾水陆大法会。高僧德行感应,使得云(?)满长安,灾情得息。其后,慈禧太后赐卧龙寺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敕建立山门石牌坊一座,亲书‘慈云慧日’、‘三圣迭耀(?)’、‘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匾额赐寺。<br>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康有为应陕西督军兼省长刘振(镇)华邀请来西安,他曾为卧龙寺题名。<br> “卧龙寺自古道风纯正,戒律森严,以禅宗道场为主,兼宏其他宗派的经典。如民国十一年(1922年)妙阁(?)法师在这里讲《唯实三十八颂》、《楞伽(qié)经》等;民国二十年(1931年)太虚法师讲《金刚经》;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文革初,朗照法师任住持,历讲《楞严经》、《法华经》等。<br> “卧龙寺曾一度寺毁僧空,梵音绝响。浩劫过后,得以逐渐恢复宗教活动。一九八五年后,如诚法师住持寺务,复建寺院,重修殿宇。法师特别重视修持,身体力行,两度传戒,秉肃清规,尊以祖制,传禅请益,延续宗风。卧龙禅堂高悬临济钟板(?)。八七年后坚持常年坐香,每年冬季举办‘禅七’,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僧人前来参禅打坐,续佛慧命,为佛教禅宗培养了大批优秀僧才,被海内外公誉为‘西北第一禅林’。”</b><br> 卧龙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这可能是西安、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最早的佛教寺院了吧?山门殿背面正中门上的牌匾上,写的正是碑文上所说的“西北第一禅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王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有为手书题刻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安卧龙禅寺简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门殿后面</h5> 山门殿后面是第一进院落,正殿是天王殿。卧龙禅寺的天王殿跟别的寺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很多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供奉的都是弥勒佛,而卧龙禅寺的弥勒佛前移到山门殿,天王殿内的主尊竟然是关羽关老爷,两旁侍立着四大金刚;至于通常位于弥勒佛身后的韦驮,不但跟着弥勒佛到了山门殿,而且还在天王殿里的关公身后执行护法的任务,因此天王殿背面中间门的上方挂着“韦驮殿”的匾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进院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王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韦驮殿</h5> 这处院子的左右配殿分别是观音殿和地藏殿;鼓楼和钟楼则紧挨着天王殿的两侧。观音殿与鼓楼,以及地藏殿与钟楼之间各有一个碑廊,唤作“牌位处”,里边陈列着16代祖师的石刻像以及修葺寺院的功德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音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藏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鼓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牌位处</h5> 寺院的主殿——大雄宝殿坐落在第二进院落里。大雄宝殿正门上方的题名,出自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的手笔。殿前两边竖立着吴道子画观音圣像碑和佛足迹碑,这两通碑刻都是复制件。其中吴道子画观音圣像碑的原件现收藏在碑林博物馆;佛足迹据说是玄奘从印度带回来后刻石供奉的,原碑已经损毁。大雄宝殿的背面,有刻写在金色面板上的《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心经》和《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进院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雄宝殿及其殿前的佛足迹碑(复制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朴初题写的匾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雄宝殿后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般若波罗蜜多心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h5> 大雄宝殿两厢的配殿分别是祖师殿和客堂。祖师殿里供奉禅宗的祖师达摩。客堂的入口处有一块小牌子,上写着:“卧龙寺 不挂密宗行者单 不挂沙弥单 不挂比丘尼单”。这“三不挂单”,最后一条好理解,自有佛教以来,男僧和女尼都是分开修行的;中间一条,估计是由于沙弥太年轻,又没有受具足戒,资历不够吧;至于第一条,涉及到佛教的不同宗派,在下不敢妄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师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客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不挂单”</h5> 大雄宝殿后是第三进院落,主殿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呈千手千眼的密宗相。两侧的配殿分别是西归堂和药师佛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进院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悲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归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药师佛殿</h5> 寺院的法堂是最后一进院落的正殿,两厢也有配殿,其中东边的配殿是已圆寂的卧龙禅寺住持和诚法师的纪念堂,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和诚法师的事迹和贡献,并陈列有他的部分遗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进院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堂西侧的配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诚法师纪念堂</h5> 参观完寺院,再次到龙王殿旁阅读碑文,才发现碑下一个矮矮的花岗岩座上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石座的一侧有铭牌,上写着“天枢陨石”四个字。回到家后上网查询这块陨石的详情,问遍百度和AI,全都不得要领。在这里要向各路高人求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枢陨石</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