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这天,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漆艺工坊里,军休干部与听障学生的“对话”正在悄然进行。由武汉军休公益助学基金发起的“军民同心·大爱无声”主题活动,以非遗技艺为纽带,在无声世界里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活动现场,价值3万元的漆艺教学设备成为焦点。砂带机、雕刻机等工具的入驻,让传统楚漆技艺传承有了新载体。基金管委会还从特别设置的“星火传承”助学金中拿出2万元,为5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提供成长支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Δ市军休八中心专家合唱团用手语演绎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以无声艺术传递温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这场跨越语言的交流中,市军休八中心专家合唱团用《世界赠予我的》手语表演率先“发声”,学生们则以耗时三个月创作的漆画《苍松护竹》回赠,以非遗技艺诠释军民同心的深刻内涵。当军休干部挥毫写下“莫道无声寂,自有凌云志”时,孩子们用获奖舞蹈《火种》作出最动人的“回答”,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让不少观礼者湿润了眼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基金管委会主任李秋堂说:“教育是最好的助残方式”。据悉,基金管委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累计投入20余万元用于特殊教育领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全程配备专业手语翻译团队,确保沟通无障碍。这种打破交流壁垒的创新实践,将红色基因传承与非遗文化保护有机结合。正如现场一位军休干部所言:“我们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随着年度助学计划的持续推进,这场跨越无声世界的爱心接力,正在书写军民携手共筑教育公平的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5年6月10日于武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