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畅想~~乾隆帝打卡六次的清代网红地

李安

<p class="ql-block">  无锡惠山古镇有一处名闻遐迩的园林一一寄畅园,她的声名远播源于清代大网红皇帝乾隆六次的打卡。</p><p class="ql-block"> 寄畅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为户部尚书秦金的私人园林,初名凤谷行窝,后由秦氏后人秦耀于万历年间扩建改造,秦耀因官场失意回归故里,借园林寄托情志,取王義之诗意更名″寄畅园",以志寄情山水,畅意人生。 </p> <p class="ql-block">  步入寄畅园,古朴清幽的意境迎面而来,而园中最引人入胜莫过于历代书法名家的墨宝题刻。笔走游龙,苍劲雄浑的墨迹令人赞叹。古人造园讲究文心匠意,这些珍贵的书法遗存,正是彰显园主文化修养的写照,也为这座江南名园平添了几分翰墨书香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一池碧水在庭园深处静卧,参天古木撑开绿色的浓荫,为她营造一方静谧的天堂,九曲回廊迤逦穿行于亭台水榭之间,几百年的峰回路转,依稀可见多少风华绝代的美艳女子轻移莲步,从这里婉婷而过,朱雀栏杆,承载了多少缠绵绯测的故事,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徒留把栏杆拍遍的惆怅,俱往矣~~一只水鸟掠起一潭微波,蓦然回首,一红衣女子倚着栏杆,试图将倩影叠化在历史的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  中华的文化源远流长,江南的园林建筑是古人文化审美的显化,犹如江南女子,婉约清新,含蓄典雅。一堵矮矮的骑墙,似一串串音符,高低起伏,蜿蜒曲折,一扇小窗,挤进几十个玲珑的图案,阳光透过花格窗棂,洒落一地细碎的光影。一个圆弧形的月洞门,恰似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将她的美丽若隐若现的展示,又不能让你一览无遗,姹紫嫣红的另一番天地,就在曲经通幽处。</p> <p class="ql-block">  八音涧,长36米,引惠山泉水入院,奇石堆叠,曲径通幽,泉水在石底下汩汩流淌,曲折婉转处泉水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在曲里拐弯的奇石中轻盈流转,又不时撞击下像卫士叠立的山石的腰间,发出哄哄的回响,汩汩水声,在幽深的山涧欢快唱响,曲径通幽处,像一首悠远的乐曲,奏响的是自然与艺术的诗韵,一代帝王,为她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可见魅力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史载乾隆帝六次巡游惠山寄畅园,这固然有江南秀山丽水的吸引,寄畅园精巧独特的园艺特色令人流连忘返。民间流传的一代风流帝王N次下江南,演绎出一段又一段属于帝王式的浪漫故事。此时,我们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寄畅园中不乏绝世佳人,她们生于江南烟雨,长于诗书世家,眉目如画,肌脂似雪。江南秀山丽水的滋养,深闺翰墨书香的熏陶,使得园中的女子个个娇艳欲滴,气质高雅。或倚栏凝望,或抚琴低吟,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雅。偶遇帝王銮驾,她们或掩扇低眉,或回眸浅笑,莲步轻移间,环佩叮当,暗香幽幽。一阵微风吹过,撩动衣袂飘飘,似从古画中走来的美人,惊鸿一瞥,便叫风流倜傥的乾隆帝心驰神往。 </p><p class="ql-block"> 或许,在这亭台楼阁之间,也曾有过惊世才情的女子,以诗会友,以琴传情;或许,在那盈盈一水间,也曾藏着一双含情美目,与帝王的目光在花影间疑视,刹那芳华,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园林,本就是风月的舞台,而寄畅园中的红颜,更似那园中名花,虽经岁月流转,却在历史的烟云中,留下了最动人的一抹倩影,成为一代帝王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于是有了在皇家园林仿造寄畅园的佳话。帝王的爱情本来就是植根于诗情画意中,风月佳话点缀着帝王的政治生涯,丰富和完善了他多彩多姿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康乾盛世,乾隆帝曾谱写了励精图治的华彩乐章,而今踩着一代帝王的足迹,绯徊在回廊与石径间,聆听岁月的回响,畅想着几百年的烟雨风云。~~寄畅园,名至实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