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临近,同事群里通知今年的节日饭局定在5月22日晚。消息一出,我仿佛已闻到粽叶悠悠的清香,心中便升腾起节日的暖意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饭局前两天,召集人珮在群里兴致勃勃地发消息,说她打算包粽子,问大家喜欢咸的还是甜的。同事们纷纷回复。端午未到,微信群里已飘满了粽叶的香气和节日的热情。</p><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5月22日,我们三位住得近的同事拼车前往聚餐的山东菜馆,车程约半小时。餐馆服务员领我们进包间,其他同事已先到,大家寒暄问好。我们这帮同事以前每周都会在公司附近的餐馆聚一次饭,珮是我们饭局的组织者。这两年有一部分同事退休了,聚餐地点就改在大家都方便的地方。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近况——种花种草、钓鱼、打球、旅行经历,好不热闹。我们还回忆起去年的端午聚会,也是这个包间,那时一位同事因退休,要搬到南方城市养老,那次饭局也是欢送会。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那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餐后道别时,珮让大家去她的车拿粽子。只见她打开后备箱,再打开保温箱,粽子的香味便弥漫开来。那熟悉的香气,又一次唤醒我心底深藏的节日温情。珮总是那么热心周到,粽子按大家的喜好分装,还贴上名字。这一幕,让我真切感受到同事间深厚的情谊和温暖。接下来的几天,端午的热度在微信群里持续升温。大家纷纷分享吃珮包的粽子的照片,夸赞粽子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前一天,一个社区活动小组在朋友家举行聚会。负责当天带点心的姐妹芬,包了好多粽子,咸的、甜的都有。每个粽子都翠绿饱满,掰开后米粒晶莹,夹着香喷喷的五花肉,米香肉香扑鼻,非常好吃。没想到芬却谦虚地说她是第一次包粽子,还说包得不好。她特意准备了很多粽子,让大家把剩下的打包回家过节吃,真是太暖心了,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那天晚餐时,我和先生座在餐桌前,一层层剥开珮和芬做的粽子,香味缓缓溢出,清香中透着糯米的软糯与咸肉的浓郁,咸咸的、甜甜的,十分诱人。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是儿子小虎打来问候节日。</p><p class="ql-block">小虎问:“今天端午节,我刚去中国店买了粽子,你们是怎么过的?”</p><p class="ql-block">我告诉他,上午和一帮老朋友去了密大的芍药园赏花,中午又一起去了一家广式茶楼饮茶。</p><p class="ql-block">他接着问:“今年你们有没有包粽子呀?”</p><p class="ql-block">我说:“原本打算包的,可临时发现家里只有粽叶,糯米不够,来不及买,就没包。今年过节吃的是‘百家粽’。”</p> <p class="ql-block">小虎从小就爱吃粽子。那时候我们还不会包,只能买现成的。他上幼儿园时的一个端午节,一边吃粽子,一边问我:“粽子是长在什么树上的?”</p><p class="ql-block">他的问题让我一时语塞,怎么会觉得粽子是树上长的?想了一下才明白,他是按照一些水果名字里带“子”字来推理的,比如橘子、李子。</p><p class="ql-block">我笑着告诉他:“粽子不是树上结的,而是人用竹叶把糯米和各种食材包起来,再煮熟做成的点心。”</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小虎更了解粽子的来历,我们一家开始学包粽子。我参考的是文学城私房小菜栏目里毛毛妈的粽子食谱,里面对各种配料的腌制、包法讲得十分详尽。我们先去中国超市买来粽叶、糯米和棉线扎绳,再把肉切块,用食谱中的方法把米和肉腌制好,同时泡洗粽叶。按照毛毛妈图解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先把竹叶卷成喇叭形,放入腌好的米和肉块,再用竹叶封口,棉绳扎紧。</p><p class="ql-block">我们边包粽子,边给小虎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没想到,我包的粽子总是扎不紧,煮出来容易散。倒是先生包得有模有样,煮出来的粽子外形漂亮,口感弹牙。</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我们家每年端午都包粽子。我负责准备配料,先生负责包。每次都包很多,分批用高压锅煮熟,一部分送给朋友,剩下的就冻起来慢慢吃。</p> <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小虎的电话唤起了我对童年端午节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总会早早去买来艾草和菖蒲,挂在家门两侧的门框上。她还会腌咸鸭蛋、泡雄黄酒。粽子则常是亲戚朋友送来的,或者在集市上买的。姨妈手巧,每年都会为我缝制小动物形状的香囊,玲珑夺目,香气沁人心扉。挂在胸前、带到学校,同学们都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端午那天,母亲还会把雄黄酒洒在屋子的四角,说是可以驱邪避瘟;她告诉我,香囊、艾草、菖蒲、雄黄酒,都是为了保平安。父亲则给我讲屈原的故事,讲端午节的由来,那时听着,总觉得既悲壮又神秘。</p><p class="ql-block">许多年过去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一年一端午,粽子年年香。当珮的肉粽与芬的甜粽一同端上桌,当儿子的问候电话伴着粽叶的清香响起,我忽然明白:这穿越千年的香气,不只是唇齿间的滋味,更是流动的乡愁,是记忆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系绳</span>,也是亲情与友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纽带</span>,将天各一方的我们,悄悄牵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