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地设 广袤无垠 (新疆游记之五)

王彦

<p class="ql-block">结束十五天的新疆之旅,仿佛从一场绚丽的梦境中苏醒,然而心灵的震撼与收获却如烙印般镌刻在记忆深处。这片占据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广袤土地,以它无与伦比的壮美、多元的文化和无尽的热情,给我们这支平均年龄66岁的团队带来了终生难忘的体验。特别是75岁高龄的周老师,是我们坚持的榜样,让我们特别敬佩。当凝视商君会议室墙上的标语,“坚韧果敢,彰显军工本色。浙商奋进,彪炳屯垦精神。”,思绪瞬间被拉回那段峥嵘岁月。作为曾经的军工共青团干部,我们曾在机床轰鸣中挥洒青春, 在技术攻关中磨砺意志。军工人的严谨与坚韧,是刻进骨子里的信仰;而浙商的开拓与拼搏,又为这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屯垦精神更让人想起三线建设的日子,白天钻研精密图纸,傍晚开荒种菜,硬是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生机。如今,这标语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军工的硬核与浙商的锐气,继续在新时代边疆发展的浪潮中激荡回响。最后,还要感谢伊犁的商君、库尔勒的姜同学,还有袁副、李办的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以及“朱马梦"们的细心照顾让我们的旅程远超预期。</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壮美:</p><p class="ql-block">在新疆,大自然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洗礼迎接我们。天山雪峰巍峨耸立,独库公路的悬崖边,雪线将四季分明地分割开来,云雾缭绕于山腰之间,那一刻,方知“大美无言”是何等境界。赛里木湖,这片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高山湖泊,以其湛蓝通透的湖水、雪山倒影以及四季变幻的生态景观,成就了一场洗涤心灵的旅程。而在塔克拉玛干浩瀚的沙海中,胡杨林倔强地生长,用千年的枯荣诠释着“生命禁区”中的顽强与奇迹。</p> <p class="ql-block">人文之厚重:</p><p class="ql-block">新疆的人文底蕴,如同一部跨越时空的史诗。特克斯八卦城,这座将城市与博物馆融为一体的奇妙之地,每一条街巷都诉说着人类文明的传奇。哈萨克牧民的奶茶碗中,盛满了待客的淳朴与热情;维吾尔族匠人敲打铜器的叮当声,则延续着祖辈精湛的手艺。而在可克达拉的白杨树下,聆听朱文彦讲述他爷爷和父母老一辈垦荒者“戈壁变花园”的故事,才真正懂得“扎根”二字背后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心灵的收获:</p><p class="ql-block">新疆之旅,不仅是一场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重塑。</p><p class="ql-block">1. 地理的尺度感被彻底刷新:驱车十小时,却仍只是新疆的“隔壁县”,从此对“距离”有了全新的耐性。</p><p class="ql-block">2.多元共生的启示:在同一片天空下,清真饭店与普通餐馆并立,抓饭与列巴同食,和谐不必相同。</p><p class="ql-block">3.慢生活的智慧:当可克达拉的晚九点阳光洒满街头,终于学会放下钟表,跟随自然的节奏呼吸,感受时间的另一种流淌方式。</p> <p class="ql-block">遗憾与再会的伏笔:</p><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克孜尔千佛洞、温宿大峡谷……这些未及踏足的地方,成为了我们再访新疆的理由。新疆,不仅仅是一本书,可以一蹴而就地读完,而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的史诗。带着晒黑的皮肤、装满照片的手机和一颗被撑大的心离开时,忽然明白了那句话:“新疆的风景不在相机里,而在你看过风景后的眼睛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