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开国上将王震故居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  迎着四月的春风,我们俩踏上了一场充满历史韵味的旅程,参观王震故居。一路上景色宜人,快到目的地时,我们穿越了一片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的禾苗整整齐齐的排成行,微风吹拂,在温暖的阳光下摇曳生姿,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心随景动,我们沉醉在这一片希望的田野上,于是,停车拍下这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希望,车窗外飞驰而过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旅行最美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很快,我们看到了前面王震故居的指示牌和一块大石头上写着的“将军故里,美丽屋场”,前行不远便到达了王震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震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span>始建于清末,坐南朝北,青瓦砖木结构,原为当地中立局的公房,后为王震祖上租住 。上世纪40年代毁于洪水,2007年进行复原重建,故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19间。1908年4月11日,王震在这里出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930年率领浏阳浏北游击队离开家乡,其间大部分时间在此居住。(来自故居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的房子,周围绿树成荫,宁静和谐。房子前面经过长方形的地坪有个池塘,四周长满了花草树木,</span>水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幽寂。微风拂过,涟漪荡漾,水波纹在树木的倒影下,水显得十分翠绿,更有几分静谧之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走进王震故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朴素的建筑,承载的不仅是一位开国将军的生活印记,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诗。站在简洁的庭院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老屋的砖瓦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古朴而庄重,一砖一石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位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故居厅堂,墙上悬挂着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时的半身像,肖像两边红色牌匾上的对联写着:“为国开基将军百战彪青史,毕生革命桑梓千秋仰大名”,是王震将军光辉壮丽一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厅堂右侧,四块板子并排悬挂于墙上,详细记录了将军一生的经历和革命生涯,记录了将军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节点,亦兵、亦农、亦工,这位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简洁明了且充满厚重的历史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厅堂右侧门继续前行,“百战骁将”的牌匾引人注目,介绍了1980年4月11日,王震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一个佃农家庭,贫穷困苦的生活使他从小到大的成长就历尽磨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百战骁将”说明了</span>王震将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1949年)‌的军事生涯,具体包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红军长征时期,参与湘赣革命根据地建设,率部参加反“围剿”斗争‌‌,长征中担任红六军团政委,率部突围西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3、抗日战争时期,指挥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贯彻和奠定毛主席“自力更生”的精神‌‌。</p><p class="ql-block">4、解放战争和新疆和平解放,率部转战西北、华北,参与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等‌‌。1949年率军挺进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消息来源王震将军纪念馆介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挺进荒原”详细记载了</span>1941年初,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王震率领359旅的战士们进驻南泥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span>1949年,王震率部队359旅进入新疆,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将军和战士们一起参与开荒种地,除了站岗的士兵外,所有士兵都投入到开荒中。他们不仅在戈壁滩上开垦荒地,还修建水渠,改善灌溉条件‌‌,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为全党全军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p><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黑龙江垦区建立开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其中心任务。1947年,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来自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拓荒者”来到黑龙江,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 ,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这一行动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农业开发战略。后来,由大批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组成的数万大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了北大荒。投身北大荒垦区开发建设。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9年,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入疆,王震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开展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劳动,部队实现了粮油自给,生活大有改善,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就没有如此规模的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没有以王震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百万屯垦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如此持续发展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今天。王震亲自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领战士们开荒种地,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视频来源于网络:《祖国杂志》)</p> <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穿过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木制牌匾上刻有“铁骨铮铮”四个大字,介绍了王震将军勇于和一切错误路线作斗争。将军用一生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是一位真诚的共产主义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  情系故土,详细介绍了王震将军是浏阳人民的骄傲。作为浏阳人民的儿子,王震将军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解放后,王震雪八次回到家乡,指导家乡的建设。他和乡亲们拉家常,和干部们谈发展,地垄田间、杨梅岭上,到处留下了他为改变家乡面貌而亲力亲为的足迹。至今在家乡仍留传着许多关于王震将军的感人故事,在家乡人民的眼里,王震将军没有离去,永远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灿烂晚霞,以金色文字装饰在红色边框内的木制牌匾上,彰显出其重要性,寓意深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王震将军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为</span>了推动祖国的建设大业,他抱着伤病之躯,义无返顾地肩负起繁忙的国务重任 。他多次率中央代表团到新疆、宁夏等地区指导工作,增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他时刻关注科技文教事业的发展,真诚地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他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积极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军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用自己85年的灿烂历程向世人昭示:共产党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1991年,王震将军回到新疆视察时,与阿勒泰少数民族干部亲切拥抱。</p> <p class="ql-block">  1908年4月11日,王震将军出生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厅堂左边的房间,是王震和弟妹的睡房,房间是一个套间,里面还有一个房间,古色古香的房间内,精美复杂的木雕窗和床、蓝色花纹被褥、那个年代才有的马灯等物件,无不体现出传统中式风格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家里的开放式厨房灶台,中式雕花的木制洗脸盆架。</p> <p class="ql-block">  这次浏阳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位伟大将军的成长历程和光辉的一生。我和爱人漫步在故居庭院中,那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和环境,仿佛诉说着将军不朽故事。百战骁将、挺进荒原、铁骨铮铮、情系故土、灿烂晚霞,陈列了王震将军的生平事迹,令人敬意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是毛主席口中的“王胡子” 他战功赫赫,戎马生涯屡为先锋,历经三次“长征”;他扎根农垦、戍边开荒、风餐露宿、硕果累累;他筑路千里,身先士卒、敢为人,创造人间奇迹;他曾经担任国家副主席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p><p class="ql-block"> 回想王震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不论是为兵、为农还是为工,无不体现了他身先士卒、<span style="font-size:18px;">勇挑重担、鞠</span>躬尽瘁、以身作则、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世界上没有完成不了的艰巨任务。这位新中国开国上将,毛主席口中的王胡子留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最宝贵财富。正所谓:</p><p class="ql-block"> 一马当先冲云天,南下北上只等闲。</p><p class="ql-block"> 陕北江南耕耘事,戍垦流芳疆塞边。</p><p class="ql-block"> 路通东南重任负,心无旁骛只向前。</p><p class="ql-block"> 雷震寰宇垂青史,将军英名传万年。</p><p class="ql-block"> 想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是将军那一代革命先驱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努力拼搏换来的。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资料上记载,毛主席1947年的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简单的十七个字,是革命先驱和前辈们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享受着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享受着革命先驱和前辈们英勇奋战、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这次王震故居之旅,将军的生平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用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的事业奋斗终生。感恩前辈,缅怀革命先烈,致敬王震将军,吾辈当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