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新视角,探索课堂展风采—陆丰市博美镇红下小学教研活动

红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与合作,切实打造扎实高效的常态化课堂,共同探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有深度的课堂。5月27日,博美镇红下小学开展了一场扎实而精彩的英语教研活动——三年级苏锦苗老师执教的《Unit 5 Old toys( Let’s learn)》</span></p> 精研细磨 凝聚智慧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前,英语组教师围绕三年级《Old toys》单元开展集体备课。针对三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的学情,老师们聚焦“如何让介词教学在情境中落地”展开深度研讨,确立了“多感官体验+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歌曲律动激活旧知、货架图片建立直观认知、游戏化练习突破句型难点,并将“玩具收纳”的生活场景贯穿始终,形成“感知—操练—应用”的完整学习链。</p> 趣味引领 学用共生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以“小老师”机制开启课堂,邀请学生代表带读上节课所学的“cap/map”等词汇。孩子们清晰的领读声中,教师同步纠正发音细节,如强调“cap”尾音/p/的爆破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语音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一首轻快的《On in under》将课堂带入英语语境,学生们随节奏拍手(表示“on”)、下蹲(表示“under”),在动作中感知介词含义。苏老师顺势提问歌词中的三个介词,学生们迅速应答“in/on/under”,并通过“用in造句”的练习(如“The ruler is in the pencil-box.”),自然衔接新旧知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玩具货架,你能找到哪些玩具呢?”苏老师出示课件图片,学生们兴奋辨认“cap、map、boat”等玩具,教师带读单词并通过“图文连线”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实物的关联。货架场景的引入,为后续介词应用搭建了真实情境支架。</p>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设计阶梯式练习体系,从输入到输出逐步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分层练习既照顾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通过“听—看—做—说”的多模态训练,让抽象的介词概念在情境中具象化。</p> 多维视角 共话提升 <p class="ql-block">  课后,全体教师展开热烈的评课研讨,从教学亮点与改进方向双维度深入交流。</p> <p class="ql-block">  洪秀娟老师以“夯实基础·深化应用”为核心进行总结:本节课呈现了三个亮点:一是以‘玩’促学,通过多感官活动让介词教学‘动’了起来;二是以‘境’助学,将玩具收纳场景转化为语言实践舞台;三是以‘用’固学,分层练习设计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p> <p class="ql-block">  此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既是一次课堂教学的实践展示,也是一场关于“情境化语法教学”的深度探索。从集体备课的理念碰撞,到课堂实施的生动呈现,再到评课研讨的理性反思,英语组教师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学用结合”教学理念的理解。未来,教研组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深耕情境教学,让英语学习在真实运用中焕发活力!</p> <p class="ql-block">撰稿:章瑶冰</p><p class="ql-block">审稿:洪秀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