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二十载,光影绘北疆——诺敏·何飞行摄影20周年

润洲

<p class="ql-block">2025 年 6 月 7 日上午,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微风和煦。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山脚下、宝贝河畔的诺敏·何航空基地人来车往,络绛不绝,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正在这里隆重举行——《诺敏.何飞行摄影 20 周年》纪念活动。这不仅是一场对飞行摄影大师诺敏·何二十年坚守的致敬,更是一场展现内蒙古壮美山河的视觉盛宴,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纪念大会环节庄重而热烈。诺敏·何站在台上,深情回顾了自己 20 年飞行航拍“与风搏斗、与险相伴”的艰辛历程。从最初对飞行的懵懂向往,到如今成为世界罕见的“左手驾机、右手持大画幅相机”的飞行摄影师,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无数的挑战与磨难。他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感受到了他在飞行摄影道路上的执着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是令人耀眼夺目的飞行表演环节。诺敏·何驾驶着飞机冲上云霄,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五彩烟雾带。他连续做出几个“莱维斯曼”等高难度飞行动作,即通过大仰角爬升到顶点后反向俯冲,实现180度快速转向。飞机在他的操纵下,时而俯冲,时而急转,精准地重现了那些拍摄瞬间。这一刻,他仿佛与飞机融为一体,成为了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让观众们惊叹不已,深刻感受到了飞行摄影的魅力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座谈研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各位专家和来宾们纷纷发言,高度评价诺敏·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对航空摄影事业的执着精神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用真挚的话语表达着对诺敏·何的敬意与钦佩。诺敏·何则动情地说:“飞行是信念,摄影是使命。只要还能飞,我就会继续拍下去。”这简单而坚定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航空摄影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诺敏·何从学生时代起就特立独行,敢闯敢拼,敢于冒险,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他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喜爱摄影,从小就萌生了飞翔蓝天的梦想。2003年非典疫情让诺敏·何下定决心毅然舍弃广告公司的事业,踏上了追求童年梦想之路。从此,摄影与飞行成为诺敏·何的心之所向,行之所往。2005 年,45 岁时学习飞行驾驶,同年开启航拍征程。这一决定,让他成为世界罕见的“左手驾机、右手持大画幅相机”的飞行摄影师,被美联社专家称为“全球唯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近乎偏执的毅力,诺敏·何用 15 年时间飞遍内蒙古自治区的 12 个盟市、103 个旗县区,拍摄了20 余万张照片。他的镜头记录下黑城遗址的沧桑、莫日格勒河的蜿蜒、黄河太极湾的恢宏壮美,甚至冒着风雪清扫跑道只为捕捉雪中草原的瞬间。他坚持使用 8×10 大画幅胶片,追求“航拍真实,发现美好”,拒绝后期修饰,让每一帧都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证据。</p> <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屡获国际认可:2024 年接连斩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和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奖项;多幅作品被内蒙古档案馆收藏,成为生态变迁与文化保护的珍贵档案。2008 年,他更以“驾机传递奥运火炬”创造世界纪录,让五星红旗与蒙古族盛装辉映长空。</p> <p class="ql-block">从物理教师到飞行摄影师,诺敏·何以勇气和热爱打破了职业与年龄的界限。他的航拍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部内蒙古生态与文化的空中史诗。正如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会所言,他“让大画幅相机插上翅膀”,将影像的文化书写推至崭新高度。展望未来,这位 66 岁的“草原雄鹰”仍将继续翱翔蓝天,用镜头为北疆大地留下更多永恒的光影,书写属于内蒙古的壮丽篇章。</p>

诺敏何

飞行

摄影

航拍

画幅

诺敏

内蒙古

驾机

摄影师

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