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时常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六年级下学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部分学生因新知识已学完,对复习内容感到枯燥,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同时,面对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出现明显分化的现象,我尝试对“每日一练”进行了分层设计,并大胆引入学生命题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一、“基础通关”层(面向基础知识需强化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内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直接应用。解决单一知识点或多知识点组合的基础应用题。</p><p class="ql-block">命题:由教师负责,确保覆盖核心考点,难度适中,旨在打牢根基。</p><p class="ql-block">目标:必须每日完成并达到“通关”标准。</p> <p class="ql-block"> 二、“培优提升”层 (面向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每日一练,包括两道混合运算或解方程题(侧重灵活性和熟练度),加一道培优拓展类的解决问题(思维含量较高)。</p><p class="ql-block"> 命题:学生负责命题,教师审核。学生轮流或自愿承担命题任务,教师引导选题方向:明确告知可参考的题型范围(如教材例题/习题、练习册、经典易错题、思维拓展题集等)。对学生的命题思路、题目质量给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提升选题和命题能力。</p><p class="ql-block"> 目标: 每日打卡完成,保持思维活跃度,挑战更高层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激励积分设置</p><p class="ql-block"> 学生完成后,教师负责面批面改,全对后在自己名字后边打对勾,小组内所有同学完成表示小组挑战成功,前三名小组每组加5分。到放学时间未完成的小组,少一人扣2分。学生命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乐于命题,可能会不放心学生命题的水平,其实当你真正实行起来,你会发现他们搜集的题目也是非常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 四、效果反馈 </p><p class="ql-block"> 通过命题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被赋予“小老师”的角色,使命题过程充满乐趣和责任感。为了命好题,学生会主动搜集、研究各类题目,无形中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知识体系和典型题型的理解。看到自己命的题被同学练习,并获得认可,成就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五、实践感悟</p><p class="ql-block"> 向课堂要效率: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效率低下。面批面改保证了反馈的即时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向兴趣要成绩: “学生命题”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他们从被动做题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设计者,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有深度。实践表明,学生搜集、命制的题目往往紧贴他们自身的认知难点和兴趣点,非常有参考价值,有时甚至能提供教师命题的新视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做学习的主人: 通过分层练习满足个体需求,通过学生命题赋予学习主动权,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责任感,这些举措都在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到他们为了命好一道题而认真翻书、热烈讨论,看到他们主动整理错题、归纳方法,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场景,也带给我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