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坐落于有“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的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市属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其以悠久的建馆历史、别具特色的藏品优势、庄重典雅的馆舍建筑及错落有致的庭院设计而蜚声海内外。 2008 年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3 年 4 月,实现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旅顺博物馆位于旅顺太阳沟列宁街 42 号,其主馆建筑风格为近代折中主义风格,总建筑面积 6000多平方米,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 旅顺博物馆是日本殖民者在沙俄拟建的“将校集会所”基础上改建而成,1917 年 4 月开馆,初名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 1918 年 4 月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 年改称关东厅博物馆,1934 年改称旅顺博物馆。 全部藏品按照质地和出土地域分为 20 个类别,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印章、钱币、甲骨、石刻、竹木牙雕、文献档案、外国文物、大连地方考古品等。 1945年10月,由苏联红军接管,改名为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1951年,苏联红军将博物馆馆舍连同馆藏 2 万件文物和近 8 千册图书移交给中国政府。 1952 年 12 月,改称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1954 年,定名为旅顺博物馆。 1902 年 9 月 1 日的俄罗斯建筑杂志上,发表了一张建筑师冯·哥根本人亲笔签名的图纸,即原“将校集会所”设计原图。与冯·哥根的简洁、气派相比,松室重光的手笔更为精美和典雅。<br><br><br> 松室重光的笔触,跨越百年,依然熠熠生辉。<br><br> <br>旅顺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文物资料 20 余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 218 件。 窑天蓝釉,底部无釉,胎体坚硬,厚重适宜,造型规巧。<br><br><br> 其实,无论用多少笔墨,都写不尽博物馆这本大书。况且,这本书已经越过百余年的时光,日日在长高。<br><br><br> 旅顺博物馆,低调地矗立在这座小城里,实现着历史文化对众生的喂哺。年年,岁岁。 梵文大钟-尺寸重量:高 2.2 米,口直径 1.35 米,重 1.67 吨。<br>钟钮造型:钟钮提梁设计成龙形,双头四足,盘踞在古钟顶部,腰部拱起,这种龙形神兽为 “蒲牢”,是古代铜钟的标配,其下有空,可以用于系绳悬吊铜钟。<br>钟体纹饰:钟裙装饰规则波浪纹,通身铸有梵文。<br><br><br> 历史渊源<br>铸造起源:原被认为是公元 1346 年(元顺帝至正六年),元朝朝廷为在高丽国弘扬佛法,由皇家出资并派使臣在朝鲜铸造。但经专家研究,从铭文和造型特征等方面判断,应是明代后期北京地区的产物。 流转过程:1905 年,日本东愿派佛教法师阿部荣来大连布教并着手建造东本愿寺。1906 年,他将在朝鲜仁川布教时获悉的此钟报告日本当局,日本当局遂将古钟运至大连,安放在东本愿寺。1958 年,东本愿寺周边改造,古钟被迁至劳动公园。2007 年,古钟进藏旅顺博物馆。<br>文化价值<br>宗教价值:钟体文字内容主体为兰札体所书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本,后面还有《坚牢不动金刚咒》《法身偈》《总佛菩萨咒》等,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佛教教义、佛教传播以及佛教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br>艺术价值:大钟的造型设计、纹饰雕刻以及钟钮的龙形造型等,都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波形口、规则波浪纹等元素,是明代后期北方钟的典型造型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钟的艺术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r>历史价值:大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其流传过程也见证了大连地区的历史变迁,以及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掠夺的历史,是研究地方史和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旅顺博物馆收藏有各类藏品 40 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 6 万余件,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等 20 个类别。 青铜器:西周中期青铜器,内底铸有铭文 5 行 44 字,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br><br> 带有铭文,反映了西周昭王时期周天子率诸封国南征楚国的历史,是证信史事、补苴古书缺佚的珍贵资料。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罗振玉旧藏,黑漆古,带有铭文,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陶瓷器。<br> 旅顺博物馆是中国创建历史早、藏品丰富并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包括大连地区古代历史、尤其是新疆乃至东南亚历史文化的宝库。<br><br><br> 旅顺博物馆可谓“身世”坎坷,曾历经日俄战争、日本殖民统治等多个历史阶段。名称的更迭,见证着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它是历史的载体、历史的见证!<br><br><br> 然而,旅顺博物馆又是一个越了解越惊艳的地方!这座宝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为使命,尽可能合理地释放着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担负起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举目望去,这座典型的近代折中主义风格建筑,融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和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br><br> 正立面以顶部塔楼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正门包括古希腊建筑样式的门廊、爱奥尼亚柱式及混合柱头,拱形门廊上方,点缀着樱花图案并以橄榄枝组成的花环围绕,飞檐上方筑有古罗马建筑中常见的三角形山花,山花内装饰有舒展的莨菪叶及花环簇拥着的宝珠。各立面装饰繁缛华美,集植物、动物图案于一体,精雕细琢。 <br>旅顺博物馆前是中苏友谊纪念塔,<br>始建于 1955 年 2 月 23 日,1957 年 2 月 14 日落成。<br>建筑高度:塔高 22.2 米。<br>建筑材质:用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建成。<br>建筑结构<br>塔基:基座呈正方形,长宽各 22 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四面正中皆出台阶,为双重月台。<br>塔身:塔身呈正十二边形,在塔身下部,雕有 1.2 米高的 20 个神态生动的中苏两国人民群像。塔身基部有四块浮雕,分别为天安门、克里姆林宫、炼钢高炉、旅顺港风光等图案。<br>塔顶:顶端为中苏友谊徽,由雪花石雕刻的莲花托举,莲花瓣上还镶嵌着红光闪耀的中苏友谊徽和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 纪念友谊:是为纪念苏联红军驻旅顺口部队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建,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在那段历史时期的友好合作与团结。<br>见证历史:它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友好的象征,见证了中苏两国之间的特殊历史关系,也是中苏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br>文物价值:1961 年,中苏友谊纪念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 年 12 月 2 日,入选第二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推门而入,馆内各房间典雅别致,北大厅天花板为木作式纵横方格,四出斗拱,东西两壁与三楼房间通透相连,南大厅天花板为拱券顶,南北两壁的孔雀浮雕栩栩如生,华丽的木质展柜大气厚重,与整个展厅珠联璧合。 20240802拍摄,20250610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