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刘鹗《老残游记》中对济南的描写。济南的泉多如繁星,风采绚烂,清清的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因此被称为泉城。这次济南之行我是和同学一起去录指纹的,并无游览之意。因为查了天气预报,那天济南高温34度,我们有所惧怕。录指纹是上午十点,我们头一天下午4:11下高铁,第二天下午2:34返程,只有短短的不到24小时。不料同学济南的表弟夫妇太过热情,给我们安排了满满的行程,恭敬不如从命,客随主便吧!于是表弟司机,弟妹导游,便有了这次走马观花逛泉城之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为了方便,住在签证中心的对面。后面步行五分钟就是黑虎泉,所以第一站黑虎泉。此时已近傍晚,夕阳西下,气温降了下来,未觉炎热。</p><p class="ql-block">“一桥秋水两岸柳,双双黑虎两边走”。黑虎泉是因为它的声音而命名。泉水从三个老虎头中喷出,因泉水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酷似虎啸,故名。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庙内供奉着“赵公明”。当地居民都来这儿打水。</p><p class="ql-block">在黑虎泉边,欣赏着垂柳与湖面的交接,石激湍声成虎吼,泉喷清响作龙吟。黑虎泉与趵突泉相比,因为是开放型公园,可以随便接泉水,更多了一些烟火气。如果说济南的泉水文化六成在趵突泉,那么就有三成在黑虎泉。因为距离宾馆非常近,第二天早饭之后我带了两个矿泉水瓶也加入了打水的行列,只是我没有时间煮茶品茗,就舍弃了天然泉眼,在直饮处接了1000ml,至于味道嘛,就像一句广告语:黑虎泉水有点儿甜。</p> <p class="ql-block">漫步黑虎泉边,可以看到对岸的解放阁,解放阁的倒影与黑虎泉的流水相映成趣。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过去,才发现解放阁既庄严肃穆又气势恢宏。这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建筑,不仅是一处地标性景观,更是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正式打响。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等将领的指挥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济南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国民党守军凭借城墙、碉堡等工事负隅顽抗。我军战士不畏强敌,奋勇向前,在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将士们的呐喊声惊天动地,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9月24日,我军终于攻克济南,歼敌10.4万余人,活捉了司令官王耀武。这里“解放阁”仨字是陈毅所题,里面陈列着大量与济南战役相关的革命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座建筑不仅是战役突破口的物理标识,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它提醒后人:今日济南的“山泉湖河城”画卷,始于先烈以热血浇灌的土地。虽然,七十多年过去了,在历史遗址前徜徉沉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永久和平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晚餐安排在鹊华居,位于大明湖畔。我们得以餐前餐后两次游览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清代文人刘凤诰笔下的大明湖。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荷花簇拥、柳丝轻拂、山色倒映、湖水荡漾的绝美画面。可惜我们到达的季节尚早,荷花并未开放,但是风景依然迷人。看到鹊华居、鹊华桥、鹊华烟雨牌坊,不禁联想到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脑海中浮现出那片美丽的山水景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了被誉为“江北第一楼”的超然楼。超然楼楼名,效仿自苏轼修葺的超然台。其最早的建筑者是元代著名大学士李泂,早已被毁,此楼是2007年重建,共七层,站在楼上,可俯视大明湖全景。二层“老残游记陶艺馆”以《老残游记》为原型,编排了《鹊华桥畔》《明湖泛舟采莲》等15组老济南风情聚集地,有人物、有场景,也有故事。其中,包括砖雕荷花、垂柳的影壁;仿铜效果老地图《清济南街巷整图》以及700余个动作表情丰富、惟妙惟肖的陶人。</p><p class="ql-block">《泉城揽胜》是大幅楠木木雕作品,主创是中国美术工艺大师冯文土先生。一层是以“泉甲天下、云游古今”为主题的泉水电子体验展馆。虽然我们看的有点儿匆忙,但足以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咋这么模糊呢?大家一定会疑惑。是这样的:大明湖已经拆去了围栏,晚饭后车子经过正门处,突然惊喜地发现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急急忙忙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好在夏雨荷的面部还是清晰可见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泺源大街,类似于青岛的香港路,出入皆能看到泉城广场中间的“泉标”,也像我们的“五月的风”一样,已成为济南市的象征。开始看不太懂,后来经查阅得知,原来泉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篆书“泉”字,上部三个尖角象征趵突泉的三股喷涌泉水,中间镶嵌的明珠代表泉水如城市珍珠般的珍贵。体现了泉城的风采,寄托了泉城人的无限乡思。</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仅用了十分钟时间就录完指纹,又被接到了“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趵突泉整体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脚下错落有致的泉水淙淙,身边翠绿随风的垂柳依依,非但不热,还有点儿微风习习,带着泉水的清凉。景色正如刘鹗所说“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颇有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趵突泉据说曾经有过许多名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以泺代指趵突泉(古泺水之源,我们住的泺源大街也是因趵突泉而得名),后来还有槛泉、娥英水等,直到北宋年间曾巩任齐州知府时写了《齐州二堂记》,才有了现在的趵突泉之名。文中记载:“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趵突泉可以说是泉城之魂,虽然公园内有30多处名泉,但主角仍然是趵突泉。随着人流左拐右拐,终于看到被游客围的水泄不通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位于石砌方池之内,水中立有两块短碑,左碑上书“趵突泉”,右碑写着“第一泉”。两碑中间是一座亭,曰“观澜亭”,《孟子》有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应取自于此。亭中朱红木柱上有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这显然是形容趵突泉泉水上涌气势不凡。可看水面,并没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景观,只能看到三个平面的圆形水波纹,水流柔缓,并不壮观(图三)。莫非也像我们人类一样苍老乏力了?但见公园内却像儿童乐园,许多孩童穿着雨靴在其它泉水中嬉戏玩耍……看到“不尝趵突水,空负济南游”的标语,我又忍不住去喝了几口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水……饮之味清且醇。“润泽春茶味更真”,果非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公园的漱玉泉边,看到一座宋代建筑,那就是李清照纪念堂。“李清照纪念堂”横匾以及大门屏风前后“一代词人”和“传诵千秋”均出自郭沫若之笔。李清照这位才女大家都熟悉,其父是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就不必多介绍了。纪念堂择址于此也是经过郭沫若研究确定的,据说李清照小姑娘时常在漱玉泉边梳妆,那时的作品即《漱玉词》。漱玉堂的对联也是郭沫若所题,对此做了证实,同时也对女词人身世与作品做了高度概括:“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仔仔细细端详了她的雕塑,眉清目秀,身材窈窕,才发现原来还是一位标致的美女,可谓才貌双全啊!</p><p class="ql-block">看完趵突泉后,我们又走进了位于万竹园的“李苦禅纪念馆”。这是一座兼有江南庭院与北京王府、济南四合院风格的古式庭院,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古老优美的艺术品。共有三个院落,成品字形排列。里面常年展出其遗作和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400余件,并藏有他最拿手的鹰(鱼鹰)、鹭等题材画作达数十幅。另有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系画家绝笔之作。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的山东籍画坛宗师。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尽眼见李苦禅的困苦,赠李苦禅“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李苦禅欣然接受,“苦禅”二字,也是这位大师一生的写照。惭愧的很,本人才疏学浅,对大师作品不甚了解。但是我在电子留言屏上留下了对大师的崇拜之情。</p> <p class="ql-block">我这人本是吃货一枚,原打算就是去吃两餐正宗鲁菜的,结果鱼与熊掌兼得,美食美景皆享,幸福至极!这次是沾了同学表弟的光,混了一个“白吃”。好在同学是睡在我上铺的姐妹,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友谊,我就坦然受用了。最后晒一晒这次享用的鲁菜吧:把子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九转大肠~酸甜鲜辣,越嚼越香;奶汤蒲菜~清香鲜美,汤白如奶;菌菇石榴包~晶莹剔透,清鲜爽口;泉水豆腐~细腻滑嫩,清新甘甜;香酥鸡~皮酥香焦,肉烂味美;爆炒腰花~鲜嫩醇厚,爽滑入味……哈哈,不能说下去了,口水要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这不足24小时的泉城游,真真是丰富多彩,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