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也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特别是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佑重建佛塔七层。.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称枫桥寺。</p><p class="ql-block"> 洪武年间(1368-1398)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文殊、云皋、射渎,其一失。</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将原藏经楼略事修葺,易名为霜钟阁。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p><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苏州市文管会代管。1954年原常州接待寺僧演林至寺协助照管香火,寒山寺才又有僧人。同年有苏州名士宋鸿钊者,将其祖传名楼花篮楼施赠寒山寺,移建于碑廊西南隙地,易名为"枫楼"。1958年苏州市寺庙集中管理,部分法像被集中到西园戒幢律寺。隆庆寺龙藏经被调入寒山寺。</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寒山寺一度成为造反派刑讯逼供和看管场所。佛像、法器、殿阁受损,寺藏文物被查抄。性空法师事先采取保护措施,使碑刻、藏经、罗汉等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1978年1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第一次到寒山寺视察并指导修复工作。寒山寺由此开始修复。 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举办第一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此后人数、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1979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处正式恢复,加速了寒山寺整修工程。同年,从西园寺请回释迦、迦叶、阿难、弥勒、韦陀及寒山、拾得诸塑像。</p><p class="ql-block"> 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1981年,新建心净楼、钟房。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寒山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寒山寺完成五百罗汉装金,并翻建闻钟亭诸建筑。 1992年秋,寒山寺举行普明宝塔奠基仪式,1993年开工承建。1996年10月30日举行普明宝塔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2001年,先后完成翻建弘法堂、整修上客房与斋堂、大修藏经楼等工程。</p><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圣诞日,苏州寒山寺佛诞日举行浴佛托钵祈福法会。</p><p class="ql-block"> 以上事实证明只有国家强盛,国泰民安,寺院才能得以建设和发展。(简述内容参照寒山寺简介、游览目睹整理)。寒山寺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碑文较多,名气很大,面积太小,建筑比较拥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