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感受她的多彩与神奇(九 ) 小西天、广胜寺、洪洞大槐树祭祖园

郭静

<p class="ql-block">  2025、6、19日上午离开忻州,中午到达临汾市隰县小西天参观。</p><p class="ql-block">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  整座庙宇分上下两院,朝东而建,布局紧凑合理,每一处建筑都紧密相连,却又各自独立,仿佛一个精心构筑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在无梁殿的二层,是钟鼓楼,晨钟暮鼓曾在这里悠悠响起,为这片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明代佛教禅宗寺院的核心建筑,以千余尊明代悬塑艺术闻名,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该殿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主供五方佛,悬塑涵盖佛教人物、故事及天宫仙界,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进入大雄宝殿犹如一座神秘的艺术殿堂,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  殿内有近2000尊彩塑,形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佛国仙境,佛祖们金身熠熠,面容慈祥,身后霞光霭霭,仿佛散发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悬塑,采用沥粉贴金技术,手工雕刻,悬插在壁面上,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殿内金光灿烂,细节如衣纹、表情均栩栩如生,色彩历经400年仍鲜艳如初,被誉为“极繁美学”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大小仙人围绕在佛祖身旁,或虔诚礼拜,或自在飞舞,姿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佛龛上方,是对佛国天宫的精妙描绘。多组五层倒宝塔式斗拱支撑起这片虚幻的天空,多重垂花遮罩营造出祥云升腾的奇妙景象。</p> <p class="ql-block">  漫天神佛姿态万千,有的闭目沉思,有的微微含笑,有的凝视远方,每一尊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被赋予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的塑像融合了绘画、浮雕、镂刻等多种艺术手法,色彩鲜艳,造型逼真,每一尊都饱含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在这里,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立体的佛国画卷之中,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尊塑像都仿佛在讲述着一段独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一幅生动的艺术宝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佛教的虔诚与敬畏,领略到古代艺术的高超魅力。它静静地隐匿在山间,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守护,我们应该爱护、珍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p> <p class="ql-block">  下午离开小西天来到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广胜寺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以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三绝”闻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原名“俱庐舍寺”或“阿育王塔院”,唐代宗时期,因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赐名“大历广胜之寺”,寓意“广大于天,名胜于世”。此后历经宋金战火、元代地震(1303年)等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存建筑多为元代遗存,仅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为明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琉璃塔,高47米多,明嘉靖年间重建,塔身琉璃装饰呈现黄、绿、蓝三色,阳光下如彩虹故名。其建筑结构抗震性强,曾经历康熙年间八级地震无损,86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p><p class="ql-block">2018年,飞虹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这一殊荣,无疑是对飞虹塔独特魅力和卓越价值的高度认可。</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第二层以上塔身外表全部镶嵌有琉璃仿木构件,各层檐下俱施琉璃花罩和垂莲柱,以及屋宇、楼阁、亭台、角柱、佛龛、花卉、人物、翔凤、狮、象等琉璃构件,一层一组图案,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制做精巧,色彩绚丽,全塔上下存有百余个铁铃叮。山风吹过,塔上的风铃叮咚作响,余音缠绕……</p> <p class="ql-block">飞虹塔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和智慧结晶,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在建筑和艺术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飞虹塔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坚韧与美丽。无论是建筑爱好者,还是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的游客,飞虹塔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们前来探寻。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琉璃艺术的魅力,领略古代建筑的精妙,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寺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前檐设廊,形制保留元代风格。</p><p class="ql-block"> 永胜寺的一奇”唐代左右扭古柏”,两株1300年历史的古柏位于上寺大雄宝殿前,树纹一左一右扭转,与周围柏树纹路方向迥异,成因至今未解,被称为“护法将军”</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雄宝殿,这块“光辉万古”的牌匾,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雍正亲笔书写的,匾额边沿是雕工精细的金龙,是广胜寺的镇山之宝。雍正一生遗墨极少,此匾实属不可多得之宝。</p> <p class="ql-block">  上寺大雄宝殿殿内佛龛供奉9尊金代彩绘木雕,包括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弟子、牵狮/象人等,雕刻工艺精湛,神态生动,贴金敷彩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  天中天殿(毗卢殿)是上寺的核心建筑,兼具元代遗风和明代重建特色,以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彩塑艺术闻名。该殿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明弘治十年至十四年重建,现存建筑保留元代木构技法,是研究元明过渡期建筑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  主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佛及文殊、观音等四大菩萨,彩塑造型庄严,火焰纹背光高达七米,凸显元代雕塑遗风。</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大部分。其中,水神明应王殿内的壁画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南壁东侧的一幅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的文物瑰宝。</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明应王殿又称水神庙,建于元延祐六年,明应王,实为霍山山神长子,民间称大郎,因祈雨灵验获徽宗赐明应王庙额。</p> <p class="ql-block">  明应王殿面宽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内四壁有近二百平方米的元代壁画,精美绝伦。其中南壁东侧的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三绝之一,并与西壁北上侧的打球图,于一九九八年同时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壁画是我国古代庙宇中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东、西两壁中部所绘祈雨图和降雨图所表现的为水府诸神,其余多是历史故事、社会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 壁画内容既有宫廷奢华,又有市井心酸;既充满想象,又极度写实。观者沉浸其中,似穿越到了700年前的元代。这些民间画师,以精美的笔触、流畅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留在了古老的砖墙上,也为后人展现了生动的时代图景。</p> <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日本侵略者阴谋闯进广胜寺中搜查。为防《赵城金藏》落入日军之手,八路军地方武装从广胜寺连夜抢运出全部经卷,辗转运交太岳行署所在地沁源县,将经卷藏在沁源山区一座废弃的煤窑里保存。抗战胜利后,《赵城金藏》经卷于1946年被交由北方大学保管,1949年移交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4、20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p><p class="ql-block"> 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因战乱(红巾军起义、靖难之役)和自然灾害(黄河水患)人口锐减,而山西因相对安定成为人口稠密区。明政府为恢复经济,推行“移民屯田”政策,50余年间从洪洞大槐树下组织18次大规模移民,涉及1230个姓氏,迁往河南、河北、山东等18省500余县。</p> <p class="ql-block">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p><p class="ql-block"> 景区核心景点的新塑一代大槐树下,一场还原明朝移民历史的《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震撼上演,带领游客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历史。</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核心景观是那棵象征着移民历史的大槐树。虽然当年的古槐已不复存在,但景区内栽种了同根同源的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延续着历史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  当时移民在广济寺旁的古槐树下集结,官府发放“凭照川资”,因槐树与老鸹窝(鸟巢)成为离乡者的最后记忆,衍生出“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原寺因战乱损毁,仅存经幢(刻有佛经的宗教建筑),现寺为近年仿古重建,位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伽蓝殿、祖师堂、禅堂、钟鼓楼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  移民文化展览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明朝大移民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家园,大槐树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迁徙历史,承载着亿万移民后裔的乡愁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