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竹纸——状元纸坊的长寿纸

雨天的魅力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个苍山如黛,翠竹青青,群峰叠翠的山间,有这样一对婆媳,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走进夹江县状元纸坊,这个位于竹纸制作技艺发源地马村镇的金华村。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3代传人陈秀君和她的婆婆石福珍。</span></p><p class="ql-block"> 2015年和2017年,陈秀君的丈夫和公公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突然间全部压到了她两个女人的身上。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传好这项技艺。陈秀君与婆婆石福珍两个人一起为两个孩子支撑起了这个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秀君与婆婆分工,陈秀君主外,婆婆石福珍主内。</span></p><p class="ql-block"> 陈秀君对大儿子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把造纸这项手艺弄丢了,你要像你爷爷一样努力,才会成为受别人尊重的人”。婆媳两个女人就这样,放下悲伤,携手坚持,使状元纸坊再次“活”了过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竹林似海,碧波荡漾,清风拂过,万千修竹摇曳成一片流动的翡翠!</p> <p class="ql-block">夹江县状元纸坊位于千年纸乡夹江县马村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点,也是传统手工造纸技艺72道工艺的展示基地。</p> <p class="ql-block">竹纸的故事!纯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纯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刊登陈秀君:化浆为纸书写历史厚度</p> <p class="ql-block">夹江竹纸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宋、明、清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以嫩竹为原料、72道工序为核心的完整工艺体系,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蔡伦造纸术经古代文献记载,得以流传和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后世纸工奉蔡伦为造纸鼻祖、“纸圣”或 “纸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蔡伦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他不仅改变了人类记录和传播知识的方式,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正月十四,状元纸坊都会举行祭祀蔡伦的庆典。在祭祀当天,人们可以在状元纸坊看到最传统的打竹麻、竹麻号子等纸乡特色的技艺。每年的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这里,感受古法造纸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陈秀君说:“每年举行这样的庆典,是为了感恩,感恩蔡伦将造纸术传承下来造福了以纸为生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感恩像杨占尧这样为了古法造纸坚守的人们,也提醒着自己的儿子,要好好传承这项技艺”。</p> <p class="ql-block">夹江县状元纸坊创始人杨占尧是家传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第12代传人,他制作的“一丈二”大型书画纸具有纤维细腻、拉力强、吸水均匀、洁白绵密、宜书宜画的特点,填补了夹江手工大幅面竹料书画纸的空白。</p><p class="ql-block">1988年被夹江政府授予“纸状元”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014年认定为竹麻号子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夹江县状元纸坊创始人杨占尧的妻子石福珍</p> <p class="ql-block"> 陈秀君,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3代传人。马村乡金华村人,现任状元书画纸厂厂长。状元书画纸厂是川内唯一一家能完整保留竹纸制作技艺七十二道工序的手工造纸作坊。</p><p class="ql-block"> 1993年,陈秀君开始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占尧学习竹纸制作技艺。通过十几年的学习摸索,对造纸技艺掌握娴熟。尤其对钳纸,刷纸,整纸等技术非常精通。</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陈秀君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2021年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2022年度被评为四川省乡村女能人,现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研学体验的领军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杨宏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秀君的儿子,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4代传人。</span>从小耳濡目染传统造纸,在祖辈敬业精神的感染下,热爱并继承了传统手工纸制造。</p><p class="ql-block"> 2019年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儿媳妇是马戎荣是最美宣传员</p> <p class="ql-block">唐代工匠将竹纸技术带入四川,夹江因竹资源丰富成为造纸中心。宋代夹江竹纸已广泛用于印刷,邻近视山印书基地的书籍用纸帘纹带有夹江特点。</p><p class="ql-block">唐宋年间,夹江纸以种类多、品质优、产量高闻名海内外,奠定了“蜀纸之乡”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工序与夹江竹纸工艺高度吻合,技术体系成熟。</p><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初年,“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乾隆时期进一步确立为贡纸。</p><p class="ql-block">道光年间《蔡翁碑叙》将工艺概括为24字口诀(如“砍其麻、去其青”等),至今仍是核心生产标准。</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成为大后方纸张供应地,张大千曾参与改良工艺,研制出“大风堂”等书画纸。</p><p class="ql-block">1945年产量达8000吨峰值,后因机制纸冲击衰退。</p><p class="ql-block">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杨占尧、陈秀君等推动技艺复兴。</p> <p class="ql-block">夹江竹纸与安徽宣纸齐名,张大千誉其为“国之二宝”。</p><p class="ql-block">‌夹江竹纸代表中国造纸术出访欧美,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将蒸煮好的竹料放入石𦥑中,来回踩踏木锤把竹料从条状捣制成绒状,得到预备纸浆。体验此道工序时,木槌与石臼相触的闷响在作坊里规律震荡,纸浆在反复捶打中逐渐褪去粗粝,化作绵密如雪的絮状物。匠人布满老茧的手掌引着体验者调整力道,在汗水浸透的节奏里,千年造纸术的智慧化作掌心真实的震颤——竹纤维断裂又重组的过程,是自然之物向文明载体的蜕变,每一槌都沉淀着匠人对"纸寿千年"的执着。当纸浆最终在竹帘上凝结成薄如蝉翼的素笺时,忽然懂得这项非遗技艺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将光阴捣入纸髓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抄捞纸张的工序,是双手与千年时光的温柔对话。竹帘浸入乳白云雾般的纸浆池,手腕轻提间,帘面霎时凝结出一层纤薄水膜,细密纤维在涟漪中舒展交织。竹帘与手臂韵律相契,抄、摇、提、揭间,水珠淅沥坠回池中,如同抖落星辰,只留半透的纸胎附着帘上。指尖能触到纸浆流动的温度,呼吸间蒸腾着草木的清香,每一次抄捞都在复刻匠人智慧与自然馈赠的完美平衡,仿佛触摸到千年文明在竹帘纹理间轻轻跳动的心跳。这一瞬,时光在湿漉漉的纸页上凝结成永恒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在状元纸坊的晒纸场,晨光斜掠过青灰砖墙,工匠指尖握住竹柄鬃毛刷,温热的纸浆随手腕轻转的力道,均匀铺展于壁面。细密鬃毛与粗粝土墙摩挲出沙沙声浪,潮湿的竹纸纤维在砖缝间延展成蝉翼般的素白,匠人百年的力度把控此刻凝结于掌心。</p> <p class="ql-block">日头攀至中天,千层纸页如素帛垂帘悬于高墙,斑驳光影在薄如雾縠的纤维间游走,风过时簌簌轻颤,空气中浮动着草木浆液的清苦与时光沉淀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指尖握住竹柄鬃毛刷,温热的纸浆随手腕轻转的力道均匀铺展于壁面。细密鬃毛与粗粝土墙摩挲出沙沙声浪,潮湿的竹纸纤维在砖缝间延展成蝉翼般的素白,匠人百年的力度把控此刻凝结于掌心。</p> <p class="ql-block">风过时簌簌轻颤,空气中浮动着草木浆液的清苦与时光沉淀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夹江状元纸坊不仅是省级非遗体验基地,还被命名为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从娃娃开始就进入传统文化传承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陈秀君20岁时,师从杨占尧先生学习竹纸制作技艺,对造纸技艺掌握娴熟,尤其对钳纸、刷纸、整纸等技术非常精通。</p><p class="ql-block"> 她在杨家手工造纸的特点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通过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也注重自身的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及技艺,能够与今天的欣赏及科学技术相融合。不能仅从其物理性质、外观、手感、造纸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表面测量的pH值来判断,还要对纸张进行深度“体检”,发现其有害纸张长期保存寿命的隐患(铁离子、铜离子与木质素),对用于长期承载中华文化内容的纸张负责,如重要的书画用纸、纸质藏品修复用纸以及某些有保存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用纸。</p> <p class="ql-block">陈秀君为了使状元纸坊的纸张符合长期保存要求,他们多次反复地研究改进传统造纸工艺以及造纸用水,例如对传统的篁锅蒸煮进行了再改进,并辅以二次漂白,终于使传统手工竹纸的木质素含量达到高级无酸纸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陈秀君考虑到状元纸厂周边是山,远离江河,取用江河水极为困难。为了降低纸中的铁离子含量,她起初使用工业蒸馏水制浆造纸,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与送检,纸内铁离子含量大幅度下降。</p> <p class="ql-block">对于纸的开发,陈秀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将熊猫粪便与竹纤维混合,生产出了非常适合做文创产品的新品种纸。她多次参加非遗展,文博会、西博会,文房四宝展销会等,得到了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p> <p class="ql-block">非遗夹江木板年画印刷,是用陈秀君制作出来的纸进行模板年画的印刷的。</p> <p class="ql-block">一色一版皆是古谱秘传,桃红叠着石绿,云气撞上金边,层层套印似为岁月披上彩衣。颜料里沉淀着花朝雨露,刷痕中藏匿着春祈秋报的密语,待揭起时,门楣上的瑞兽便驮着三百年前的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传统手工四尺 国画纸 长寿纸</p> <p class="ql-block">传统手工 四尺 国画纸 狼竹素韵</p> <p class="ql-block">传统手工四尺国画纸 仿古长寿纸</p> <p class="ql-block">本次夹江行的主要策划人组织者翟总与陈秀君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赠人玫瑰,手有余香!</p><p class="ql-block">同行的马哥送上爱心表达对陈秀君的支持和关爱!</p> <p class="ql-block">夹江竹纸的千年历史折射了中国手工造纸业的兴衰,其工艺与文化价值至今仍通过非遗传承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夹江竹纸不仅是一种纸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对原材料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对艺术的追求。夹江竹纸的质地和性能使其在书画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一次触摸和创作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保护和传承宣纸制作技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智慧结晶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与陈秀君</p> <p class="ql-block">总有一些机缘巧合,让你不经意走进你想了解,而之前从未踏足的领域。在这个小山村里,遇见感动自己的人和事,让我不能忘怀。从陈秀君和石福珍婆媳俩人的身上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活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人:雨天</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际海洋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