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丙察察日记,5月17日,第二天,丙中洛到察瓦龙,甲应村

暮色苍茫

<p class="ql-block">5月17日,今天我们站到了丙察察的起跑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我们要在今年这个时候再战丙察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p><p class="ql-block">一方面丙察察正在全线修路,大约到2025年年底,最迟在2026年年初,全线道路就会完成铺装拓宽,摘掉八条进藏线路中的最难者帽子,曾经的勇士之路将变成坦途。</p><p class="ql-block">二方面,结合我们一行人的时间和沿线气候特点 ,五月份对于我们是一个最恰当的时间窗口,如果错过意味着挑战丙察察这条最难进藏路就变成了我们永远不会实现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丙察察加紧施工,只有周、六日才能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这也就是我们在周四齐聚香格里拉,周五必须到达丙中洛的原因,今天周六,我们将从丙中洛到察瓦龙,明天周日从察瓦龙到达察隅,完成丙察察的穿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计划先去贡当神山观景台,然后下山用完早餐,满油后向察瓦龙出发,到达察瓦龙后根据时间和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去甲应村。丙中洛到察察瓦龙全程大约80公里,察瓦龙到甲应村单程不到50公里(直线距离很近,主要是山路,导致行车距离很长),所以全程最多大约180公里。</p> 考虑到很多自驾车辆会拥挤在滇藏交界的施工卡口等待放行并留念打卡,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错峰安排:先去贡当神山观景台。<div>去年我们到了贡当神山半山的一个玻璃观景台,今天我们要上到更高的一个观景台,有意思的是,这个观景台在一个赵姓老板的养鸡场里,一大早,车队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怀着探索的心态来到老赵鸡场的门口。</div> 敲开养鸡场的大门,在赵老板的指引下穿过布设得非常别致的小院,绕到屋后穿过一片树林,下行一段台阶,一幅极美的山水云雾图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瞬间我们明白了“人神共居”的内涵!<div>不到十平方米的观景台给予了我们上帝视角,环绕耳边的是队友们的惊叹和感叹,“我可以在这里坐一天,哪里都不去!”一位队友由衷地感叹道!</div><div>此刻任何描述性的语言都是贫乏的,照片和视频也无法表现这幅磅礴的画卷。</div> 云卷云舒,云行云散,我们好像从另外的世界在观察这美好的人间。 我们把车停进了院子里,也把早餐安排在这里,一只倒霉的4斤老母鸡成就了价格近500元的一锅土鸡土米土锅土灶的“四土”靓粥,不得不说,物有所值! 好一幅田园情趣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摆拍盛粥,粥香四溢 四土(土鸡土米土锅土灶)靓粥和土土豆 和煦阳光下的原生态早餐,盘干碗净! 通过丙中洛边境检查站,去个西藏搞得跟出国似的,当然我知道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但也不能告诉你。 到达了位于滇藏界的道路限行管理卡口,远处的碎石就是被炸毁的刻有“西藏”两个大字的界石。 通过检查站,来到滇藏交界处,也是施工卡口,列队留念非常有必要。 比对一下我们去年列队的样子 去年4月底我们是在雨中开启丙察察穿越之旅,现在“西藏”两个字包括后面的山体都因施工爆破彻底不见了踪影,用这张照片以资纪念。 虽然说我们是再战丙察察,但其实是三走丙察,去年4月24日雨中进入察瓦龙,次日又从察瓦龙回到丙中洛,如今我们又再次整装第三次驶上这条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勇士之路。<br>来之前经常想象现在这条路的路况是什么样子?一直到老虎嘴、鸡爪骨隧道,路面基本上都完成了平整工程,去年进藏就迎接我们的炮弹坑和积水都不见了,让车里的队友们发出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得瑟:丙察察变得这么平坦了,让我们都没什么挑战感了...... 以往老虎嘴和鸡爪骨隧道因为道路狭窄,会车极其困难,碰上抢行的大聪明往往会造成大堵车。现在由于采取交通管制,早晨从察瓦龙出发的车辆还到不了这里,导致很顺利就通过了这个丙察段的咽喉要道。 去年在小雨中通过老虎嘴进入鸡爪骨隧道 通过双向单车道的黑黢黢的鸡爪骨隧道 今年再次通过,没有什么变化。 穿过黑黢黢的鸡爪骨隧道,丙察立刻给大家甩过来一个响亮的大耳贴! <p class="ql-block">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丙察察还是那个丙察察,这次晴朗的天气让我们着实懂得了什么是暴土扬尘,跟车距离太近前方几乎什么都看不清,不得已要停下来拉开车距并且等尘土略微减少点才能看见前方。</p><p class="ql-block">老天爷也是为了给我们完整的体验,去年让我们雨水中穿越丙察,今年安排我们灰土中穿越丙察,我就问,还有谁比我们有更完整的体验,还有谁?!</p> 道路依旧出现多处坍塌,临时路坡陡弯急,还是相当挑战的。 很快,油头粉面就变成了蓬头垢面 前方就是著名的大流沙,到了这里也就说明我们离察瓦龙很近了,旅游路牌第三行写着“梅里雪山西坡风景名胜区”就是我们即将要前往的甲应村。<div>大流沙就像人品考官,上面的流沙和碎石甚至巨石处于随时可以顺坡滚下状态,此刻,敬畏是唯一的通行证。</div>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要求本队车辆逐次通过,等前面的车辆完全通过后,后续车辆才开始通过,这是车队在危险路段行驶的基本安全规范 <p class="ql-block">这是正在建设的大流沙大桥,未来的路人再也不用体验这柄悬在头上的大流沙之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的没有了,难道不觉得失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我们将来可以对后来者说:你从大流沙下面走过吗?!你走过三次大流沙吗?!</p><p class="ql-block">不说别的,仅仅论人品一般人都不敢走第二遍大流沙!哈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要趁早,要趁早,要趁早......</p> 从滇藏界到察瓦龙乡,全程约七十公里,我们大约走了3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察瓦龙。<div>在早晨半千巨资的四土神粥支撑下,全队决定不吃午餐,不在察瓦龙休息停留,继续直奔甲应村。</div> 堂堆腊卡,从察瓦龙行至这里,直行前往左贡县即和丙察察有一拼的丙察左,右行前往甲应村。 比起丙中洛到察瓦龙的道路,前往甲应村的行驶明显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前者主要是道路很烂属于难开但危险系数并不太高,而去甲应村的道路很多路段缺少基本的道路安全措施,沿途没有手机信号,最关键的是坡陡弯急,是真的坡陡、急弯还加路窄,如果上坡急弯时不会主动减档让车辆总是高档位爬坡,那样即便油门踩进油箱里脚丫子被汽油浸湿了,车辆爬坡也是有气无力的,有时产生失速甚至会带来危险。 处处可见的摩崖壁画式的温馨提示 副驾拍了一张导航显示的弯道照片,真是前路漫漫。 眼前的群峰就是伯舒拉岭山脉,就是我们明天要翻越的察瓦龙到察隅路段,河山真的很壮美! 我们的车队 有点遗憾,天气不给力,云层太低,风景略显阴郁,我们到达甲应崩功腊卡垭口山梁的时候,天空在飘着雪子,担心下山途中遇雨,所以我们决定止步于甲应垭口的山梁,在这里拍照休息后,要在天黑前回到察瓦龙乡。<div>我们是旅友不是驴友,可以直面挑战,但不要去直面极限挑战。毕竟风景是零,安全是壹,没有前面的壹后面的零再多也是枉然。</div> <p class="ql-block">无人机停在地面摄像头并没有停止工作,没想到拍摄的图像画面竟然很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的雪山就是梅里雪山卡瓦格博主峰,右侧有一大片冰川的就是甲应村正对着的大将军峰。</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还在飞来寺环形线路2号观景台欣赏着卡瓦格博东坡的雄姿,今天已经来到卡瓦格博的西坡欣赏他魁梧的背影。</p><p class="ql-block">最低洼处就是避世之村甲应村,离我们所在的山脊还有14公里,此行已经没有时间进到村子里,但相信我会再来,用更加悠闲的心态,能够在溪流边散步,仰望着卡瓦格博发呆……</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看见路边的骑手,友好地打个招呼,发现了一双美丽的眼睛,自信,勇敢,温柔而坚定的眼睛</p> 在天色渐暗的时分,我们回到了灯火阑珊的察瓦龙乡,从丙中洛到察瓦龙,察瓦龙到甲应垭口往返,今天实际行驶了约150公里,除去休息和拍照用了七个多小时。<br>后半段天气阴沉多云留下些许遗憾,否则甲应垭口的美景一定会让我们终身难忘。<br>最后用一段在甲应崩功腊卡垭口山脊拍摄的延时摄影结束今天的日记。 <p class="ql-block">点击观看上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v0wfv4"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再战丙察察日记,5月16日,第一天,香格里拉到丙中洛</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击继续观看下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ww9y7o"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再战丙察察日记,5月18日,第三天,察瓦龙到察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