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慢熬细雨织残岁,长品回甘入旧年。</p><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距离受伤致残已过去17年;距离住医院5年后退休已过去12年;距离身患癌症也已过去7年;距离我下乡插队已过去了57年。那些挥汗如雨田间劳作的场面,那些长期驻外超负荷运转的繁忙日子,那些烽烟四起的中东战火,那些地震、空难等天灾人祸,那些难以支撑的意外遭遇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大灾大难等等,都已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已在老人院住了12年,残腿膝踝关节丧失弯曲功能,而且短了一截,行走时靠小推车助力,当身体状况有些好转时,做些力所能及的、无偿的社会公益性工作,以自己现存的能力帮助他人,以自己薄弱的微光给他人以温暖。每当在公众场合有人问起我的过去,我总会简单介绍说:我是知青,所做过的一切都是我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梁玉珍:北京师大二附中69届学生,1968年9月2日离开北京,到内蒙古武川县东红胜公社西红胜大队下湾图河小队插队落户,当年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年龄只有15岁,在村里生活了5年。图为下乡第二年学会骑马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插队时的小村庄下河村,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尚未成熟的我过早地走进了社会大课堂,幸运的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心理准备的人,我没有辜负这段时光给我的馈赠,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贫协主席聂大爷家住过几个月,这是跟聂大爷的孙女绿叶子的合影,她比我小几岁,在一起说得来也玩得来。</p> <p class="ql-block">下乡初期时10名男女知青在住房前的留影,后排左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这是10名知青跟大队长聂福财(后排右三)、小队长牛二挠(后排右一)的合影,第二排左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几位女知青跟村里妇女娃娃的留影,前排左三是我。</p> <p class="ql-block">在下河村生活5年后,1973年,我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学习阿拉伯语。自此结束了知青时代的生活,之后的路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下去,开启了后知青时代的新篇章。此图为大学一年级时,全班同学跟外教老师及他们的孩子在颐和园的合影,前排穿格子衫的女生是我。</p> <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入职央视,主要负责全台阿拉伯语翻译业务,继而接受新闻业务培训,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此图为办公室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工作几年后,广电部派我到苏丹喀土穆大学文学院留学进修。这是我留学期间跟当地儿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留学归来继续在央视工作,这张是在一线前期采访时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之后在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文化处做了三年外交官,主要负责调研和双边文化交流活动。此图为正准备拍摄在喀土穆友谊厅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驻外三年的外交工作期满回国后,继续在央视工作。此图为在西北设计院的拍摄外景,左边穿红色上衣的背影是我,当年由我执导拍摄制作的专题片《追寻唐风》获得国家级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十年,我的主要工作是长期驻外,报道中东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多次进入战区做战地报道。此图为电视节目截图,我在广电总局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讲述驻站中东的历险实例。</p> <p class="ql-block">讲述来自于战争期间的各种危险,以及战地记者在那样艰苦且高危的环境下是怎样工作的。此图为电视节目截图,我正在报道伊拉克战争。这是我每天晚上跟东方时空对接做直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伊战期间,街头采访在约旦的伊拉克人,采访中示威游行队伍发生骚乱,被武装特警追赶,骚乱中我遭遇人群踩踏,造成血胸、脑震荡、多处挫伤,当场昏迷,被当地人送医急救。</p> <p class="ql-block">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我有很多独家消息,报道有深度,有力度。受伤后只休息了两天便继续工作。那次报道跟全台后方的合作非常好,获得集体一等奖。此图为在约伊边境难民营做现场报道。</p> <p class="ql-block">伊拉克战争之后,我出入最多的动乱地区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每次进入战乱地区,都要经过严格的物品检查和提问盘查。每当敌对双方流血冲突较为严重时,进入现场前还得签署一份“生死状”。</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几乎每一次的巴以流血冲突发生,我都会迅速赶去做现场报道。对巴以双方的高层领导做过多次专访。此图为专访以色列总统卡察夫。</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首次专访阿拉法特,那年做的专题片《盘点中东》获得国家级好新闻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原定的采访时间为十分钟,实际上我俩交谈了半小时后才被迫结束。</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专访阿拉法特</p> <p class="ql-block">每次进入战地都是在生死线上的搏击。几次巴以动乱期间,我都跟阿拉法特一样,被以色列重兵围困在官邸大院,天上飞的是侦察机和轰炸机,地上跑的是坦克、装甲车。</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被炸毁的警卫部队大楼废墟前做出镜报道时,身后的那辆坦克炮口,原本是正对着阿拉法特的办公楼,当我在那里做报道时,竟然调转炮口对着我。</p> <p class="ql-block">在事发现场,我经常以这种方式跟后方演播室记者做时空连线报道。</p> <p class="ql-block">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或战地报道期间,经常的一天要做多次直播连线。</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跟康辉、徐莉、梦桐等人做的时空连线较多,也做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战地报道期间,最顾不上的就是跟家人联系,儿子每天只能以这种方式,从电视新闻里默默地关注着我的动向和安危。</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色列边境线一处炮兵阵地</p> <p class="ql-block">藜以交战期间,我在以色列边境炮兵阵地做现场报道。</p> <p class="ql-block">在海法的战地救护医院拍摄</p> <p class="ql-block">国际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在黎巴嫩南部被轰炸现场进行救援</p> <p class="ql-block">采访家园被轰炸后露天宿营的黎巴嫩难民</p> <p class="ql-block">出入战地,国旗是我的骄傲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出入战地以国旗护身是个心理安慰,照样免不了遭遇轰炸。</p> <p class="ql-block">几乎每次战地报道后都会生一场大病或意外受伤,这是撤出黎巴嫩后辗转回国,到达首都机场时的迎接场景。</p> <p class="ql-block">央视的《讲述》栏目曾为我做过一个专题片《她从战火中走来》,在央视的多个频道反复播出。</p> <p class="ql-block">意外受伤最重的是2008年12月底,那次是以色列重磅打击加沙,半小时内扔下30多枚导弹,致使1400多人伤亡。我在前往战地采访途中遭遇了严重车祸,因公致残,治疗时间长达5年之久,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20多次。此图中的钢钉只是曾经固定在伤腿上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2012年还在住院治疗期间,由医护人员护送,回央视参加一次表彰大会,再次被授予国家广电总局巾帼建功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住院治疗期间,应邀为腾讯网做过一周的图文战地报道。</p> <p class="ql-block">身患乳腺癌后不久,我在北京志愿者平台注册成为正式志愿者,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铿锵玫瑰战友团(乳腺癌公益爱心组织)任常委,《铿锵玫瑰健康文化》公众号编辑部主任,同时也是守护天使服务队队员。图为守护天使的岗前培训。</p> <p class="ql-block">作为志愿者,我参与的活动只有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付出,没有任何收入,每年还会捐款做些公益活动。</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这些年,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历时5个月完成的这本书是铿锵玫瑰战友团108位病患姐妹的集体创作,我是执行主编。</p> <p class="ql-block">图为新书发布会揭幕现场,C位小个子是我。</p> <p class="ql-block">这本《战地归来》完成于2018年。写这本书旨在揭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热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应中国驻埃及大使的邀请,我参与了《中国与埃及的故事》一书的写作。</p> <p class="ql-block">应中国驻约旦大使的邀请,也参与了《中国与约旦的故事》一书的写作。</p> <p class="ql-block">这本《青山作证》是北京、天津、包头、呼和浩特、集宁、武川六个城市在武川县下乡插队知青的集体创作,里面有我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这本《白云飘过大青山》是在武川县东红胜公社插队知青的集体创作,里面也有我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在忙碌了几十年的工作后,在因公受伤致残后,在出院退休后,我回归了知青队伍,跟当年在武川县插队的知青联系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2018年身患癌症,化疗期间,我参加了武川县东红胜公社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天,我加入到武川缘群体,参与了武川知青家园的捐款建设,2022年8月26日,到武川参加了知青家园落成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北京天坛知青角的活动也参加过</p> <p class="ql-block">京津知青相聚在黄崖关</p> <p class="ql-block">京津两地的知青以及知青朋友和家属相聚在盘山景区的山口山栈记</p> <p class="ql-block">梁玉珍 中共党员 高级编辑</p><p class="ql-block">退休前为央视驻开罗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在西亚和非洲地区驻外工作学习总计15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