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重要传承载体,几千年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传统建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虽经朝代更迭,水火灾害,但它们依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存留下来并且得到了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有人做过粗略的分类,传统建筑可归纳为八类即: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仪与祭祀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陵墓建筑、设施性建筑和其他类型建筑。其中的代表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白墙黛瓦为标志的徽派民居、傣族竹楼和陕北窑洞。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坛庙、文庙、武庙。少林寺、北京白云观、伊斯兰教清真寺。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风景园林。明十三陵、崖墓。长城、嘉峪关。都江堰灌溉系统、苏州宝带桥。书院、牌楼等特色建筑。</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或以院落布局满足居住需求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或象征皇权,规模宏大,装饰豪华;或融合宗教文化的特点独树一帜;或强调风水布局与纪念意义;或讲求实用价值,满足军事防御和百姓生活需要等。</p><p class="ql-block">这些分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从实用功能到精神象征均有涵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假如我们把中国的传统建筑比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我们欣然撷取其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一一亭,来展开我们的想象。让这个或情缠意绵、依依不舍,或壮士长亭、拱手作别,或倚亭抒发、阔论古今的传统建筑中的小品建筑从幕后来到台前,粗线条地来领略它的来世今生。</p><p class="ql-block">据记载,亭的出现起源于商周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开敞式小型建筑。最初是用于军事防御,形似堡垒。岁月如歌,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亭,这个建筑中的小品逐渐演变成驿站、邮亭等以实用功能为主的简易载体。随着岁月的洗刷过滤,慢慢的完成了向供人员来往停歇、观赏游玩等精神功能为主的角色切换,主要是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随着审美观念的日趋丰富,造型各异的亭子与江河、竹林、奇石相结合,营造出了几许闲情逸致的趣味,增加了亭子的社交礼仪、宴饮游赏的功能,由此,亭子开始成为中国文人与雅集文化的建筑符号。其核心特征是无围墙开敞式结构,顶部形状多样,如六角、八角、圆形等,造型轻巧,选材灵活,基本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p><p class="ql-block">亭的主要雅称有:亭台、水榭、轩、兰若、竹亭等。</p><p class="ql-block">其顶为天,基为地,柱似人,人入亭便与自然成为有机体。亭中人乐于其中进行交游活动,亭子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开阔的视野,扩大了驻足之人的情感空间,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容易对宇宙的无限生发出丰富的联想。</p><p class="ql-block">亭作为华夏文明的缩影,既体现天人合一的园林理念也承载了迎宾送客的礼仪功能,千百年来,亭里亭外,不知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山高水远的历史情歌,更被文人骚客借亭抒发,留下了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千古名篇和美妙诗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p> <p class="ql-block">在亭子家族这朵小小的浪花里,让我们放大一滴水珠,去北京的陶然亭公园看一看。</p><p class="ql-block">陶然亭,又称"江亭",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陶然亭公园内,是清代的名亭,同醉翁亭、湖心亭、爱晚亭并称之为中国四大名亭。</p><p class="ql-block">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亭内存有一块石碑,三块匾额,四副楹联,五方石刻。亭上黑色匾额是齐白石留下的字,下面楹联"烟藏古寺无人道,踏倚深堂有月来。"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书写的,亭内金色"陶然"二字的匾额是建亭人江藻亲手书写,"似闻陶令开三经,来与弥陀共一龛。"是禁烟名将林则徐留下的楹联。</p><p class="ql-block">陶然亭声振八方的由来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于1985年在园内辟建了占地10公顷的"华夏名亭园”。总体布局以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建筑小品一一亭为基本素材,按1:1的比例仿建中国各地多处的历史名亭,如: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二泉亭等。环境静谧雅致,园内各亭区既独立成景又景景相连,以竹树分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各有千秋,使得游客乐此不疲,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200多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p><p class="ql-block">1952年,陶然亭与慈悲庵等合建成今天的陶然亭公园。</p> <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与相爱的人缱绻相拥,难舍难分,意犹未尽的儿女情长让古色古香的亭子也黯然神伤,壮士"劝君更尽一杯酒"后的拱手惜别,文人墨客的借亭抒怀以亭托志的豪情万丈……</p><p class="ql-block">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在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饱含历史印记的亭以及它身后浩瀚广大的中国传统建筑必将与日月争辉,和山河同在,更好地用历史来丰富国人的精神生活,把历史和现实和谐地统一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