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知青岁月.制药班往事

倪重镇

<p class="ql-block">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王琴景与夫婿孔旭东从美国回来,6月7日中午,黎增荣、刘小龙夫妇做东,邀请部分在南昌的原加制连制药班的部分战友在“饭时候”酒店相聚,欢迎从大洋彼岸回来的制药班战友。</p><p class="ql-block"> 多年未见,战友欢聚一堂,相见格外亲切,絮语话说当年、欢欣畅叙友情。</p><p class="ql-block"> 闲谈中,有人问起我,不记得我什么时候在制药班的,因为我们当年在农场都是天天见面,所以一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我在制药班的时间很短,以至于他们中有的人都不记得我在制药班呆过了。近50年过去了,连我自己都不记得在具体什么时候在制药班,又呆了多久,而我也不知道其中几位同学曾经也是制药班的,倒是黎增荣记得我曾经在制药班呆过。</p><p class="ql-block"> 制药班的建成离不开邹博今,他是农场老职工,是一个“能人”,是位有故事的人,一直很佩服他,因为在我心里他是个懂科学技术的“能人”,记得曾经在榨油班的时候,他就为榨油车间设计了自动炒油菜籽的设备,现在想起来是很简单的自动机械,当时对于我这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城市娃来说,觉得很了不起!后来加制连好多的产品的生产都是他提供技术支持,这其中就包括制药班,用现在时髦的称谓他就是“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想起去年在家整理旧笔记,翻到其中的记载:“10月14日,到农场7年来第一次出差:省里要举办全省医药产品展览会,我们车间的“灰黄霉素"也被列入。当天上午(邹博今和我)到医药公司观摩别人的展品图版。准备回来后,也照样画个图板,预料元月展出,现在正筹备,第二天返回”。</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7年10月14日,邹博今带我出差到南昌,省医药公司要举办医药展览,他带我看看其它企业的展览版面,要我参考着设计我们“灰黄霉素癣药水”展览版面,这是第一次能够发挥我的特长为连队做贡献,心情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竟然还翻出来了当时画的小色彩稿,现在看看有些不堪的,不过那是平生第一次进行美术设计。也没想到我几年后以后回洪都后,走上了企业广告美术设计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在制药班的岁月很短暂 ,在加制连制药班的工作具体内容已经不大记得,但是这件事我记忆犹新,还有就是曾经为黎增荣画过肖像画,不记得是她要我画,还是我要她让我画,那时我为好多人画了肖像,但是为女士画像就很有限了,清楚记得只有3幅,其中包括为黎增荣画的,因为那年代,我们男同学一般不和女同学说话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调离了。40多年一晃而过,难忘那青春岁月的许许多多的人和往事,我们的最美好的青春芳华留给了恒湖,许多人甚至准备扎根农场一辈子了!制药班的岁月,成就了黎增荣、刘小龙,他俩结为伉俪,车间主任邓小兰则成为了刘小龙的嫂子,这几位:裘爱华、(与罗成铭),邹桂英、(与肖润元),康美香、(与欧阳建华),都是加制连知青中的模范伉俪。</p><p class="ql-block"> 如今制药班早已不复存在,一切往事随风而去,但是大家结下的情缘不断,留下战友友情依然,伉俪情深依然。</p><p class="ql-block"> 感谢黎增荣、刘小龙夫妇给大家提供一个重温旧情的机会,知青情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  当年写的笔记。</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展览版面设计初稿。</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为黎增荣画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在雨中工作的场面,洗坛子,坛子是用来装原料接种发酵,生产灰黄霉素癣药水。</p> <p class="ql-block">  这是快竣工的制药车间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