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社区干部顶着寒风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当居务公开栏每一笔收支都清晰可见,当邻里纠纷在“板凳议事会”上握手言和时——这些饱含温度的日常片段,正是作风建设在基层土壤里抽枝散叶的生动图景。“三严三实”的谆谆教诲,从来不是悬于高阁的抽象教条,它就蕴藏在社区干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公正用权、每一次务实解难的具体行动中。</p><p class="ql-block"> 以“三严”铸魂,擦亮为民服务的初心底色。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干部作风是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严以修身”,要求社区工作者常补精神之钙。面对千头万绪的琐碎事务,唯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锤炼,才能在繁杂中保持定力,在诱惑前守住底线。通过定期学习、榜样引领、警示教育,筑牢信仰之基,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公仆情怀。“严以用权”,核心在于敬畏手中小微权力。低保评审、惠民补贴、公共空间分配……每一项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扎紧制度笼子,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让每一分资源在阳光下运行,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确保公平正义可感可触。“严以律己”,重在慎独慎微。社区干部身处群众之中,一言一行皆被审视。要时刻自重自省,管住小节、净化社交圈,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廉自守,在街坊邻里间树立起值得信赖的标杆形象。这“三严”是社区干部立身做事的“压舱石”,唯有自身正、自身硬,说话办事才有底气,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真心。</p><p class="ql-block"> 以“三实”夯基,铺就惠民利民的坚实路基。社区工作,最终要落脚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字上。“谋事要实”,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好办法,必须扑下身子、沉到网格,在家长里短中听民意,在庭院楼道里察实情。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是否贴合实际?养老服务供给是否精准匹配?只有基于扎实调研的决策,才能避免“拍脑袋”工程,让好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创业要实”,重在担当作为、务求实效。社区治理创新不能搞花架子,要聚焦痛点堵点,敢于啃硬骨头。无论是推动物业矛盾化解、盘活闲置空间打造“社区客厅”,还是链接资源发展社区经济、带领居民共建美好家园,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蓝图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做人要实”,是社区工作的生命线。对待居民要真诚坦荡,承诺的事必须兑现;汇报工作要有一说一,成绩不夸大,问题不遮掩;同事间要团结协作,不搞“花活”、不耍“滑头”。这份“实”的品格,是赢得群众长久信任的“通行证”,是凝聚社区向心力的“黏合剂”。</p><p class="ql-block"> 刀刃向内常淬炼,作风之树方能常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贵在持之以恒、重在融入日常。社区党组织要将“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严格组织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完善考核评价,突出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导向,让“实干家”受褒奖、“太平官”没市场;畅通监督渠道,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线上平台等作用,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尤其要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变种,坚决砍掉不必要的台账、报表、检查,让社区干部从“表哥表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主战场”。</p><p class="ql-block"> 社区虽小,却承载着万家灯火;作风无形,却塑造着民心所向。当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能自觉以“三严”为镜正衣冠、以“三实”为尺量作为,就必能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树立起一座座闪光的作风“灯塔”。这光芒,照亮的是老人拿到热乎助老餐时的笑脸,是孩子安心在社区玩耍的乐园,是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它汇聚的,正是基层治理最深厚的力量,映照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