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伯去世已经几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大伯身材高大魁梧,声音洪亮,有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我父亲兄弟四个。父亲排行第三,村里人称他“三叔”。我父亲在世时常给我们讲大伯和他们兄弟的事。</p><p class="ql-block">我父亲的父母(也是我爷爷奶奶)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家里的事都由大伯定夺(旧社会奉行长兄如父的伦理)。父亲说:他们四个兄弟妯娌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坚持大家庭生活了十几年;兄弟妯娌们相互关照,和睦共处;大家都听大伯的调度;偶尔妯娌之间也会发生一点龃龉,大伯知道后,便会迅速得到化解;有时只要他声音稍微高了一点,大家都会默默无言了。</p><p class="ql-block">据堂嫂回忆:当时家里是大伯说了算。有一件事很有意思:那时家里三餐是由妯娌们轮流掌勺。大婶炒菜时,油放得多了一点,被大伯劈头盖脸地骂:“要把家吃穷吗?菜炒得这么油?”以后其他妯娌炒菜时,把有油的菜先分到各自的碟子里端出去吃,留一碟没有什么油的菜在桌子上给大伯吃。大伯从此不再吭声了。</p><p class="ql-block">大伯的威权,连我们这些侄子们都得尊他三分。记得我和爱人结婚前,父母特地嘱咐我要带对象回老家让大伯看看是否合适。后来妻子笑着调侃:“你们家大伯管得太多了吧,什么管到别人家娶媳妇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大伯读过私塾,深受旧传统思想影响,重男轻女。我父母和其他叔叔家头几胎出生的女孩在他的训教下都送给别人家去扶养。旧社会经济凋敝,送出去的女孩多数夭折了。</p><p class="ql-block">大伯大婶只生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长女没送人,留在家里招赘了一个大女婿当大儿子。男孩(即我的堂兄)在上世纪解放后考上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大伯却以“父母在,儿子不远游”的古训为由,不让儿子出远门读大学。好在解放后政府需要人才,录用了堂兄到县政府机关工作。堂兄虽然也有了一份薪水,但已经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大伯坐在大厅的椅子上,手拿中草药和看风水之类的书本在研读。堂嫂说:她不识字,她的中草药知识就是大伯按图索骥手把手教出来的。有一件事让人记忆深刻:他的大儿子在49岁那一年胃内大出血,送到县里医院抢救。医生开刀后宣称救治不了,赶紧准备后事。家属只好准备棺材,把他和棺材一起运回家里。大伯不信邪。他找了一种能止血的草药,天天用草药汁喂他,十几天后,竟奇迹般地恢复过来;后来又活了36年才去世。</p><p class="ql-block">大伯会看风水。他常常手里拿着一个罗盘(中有阴阳八卦和指南针等设置),为邻里乡亲服务。他还早早地为自己和大婶修好了活坟(我们老家话叫“禄坵”,修建禄坵也有延年添寿的意思)。真是天意难料。大伯一生重男轻女,他和大婶去世后,他的大女儿一家发展的顺风顺水。去年他大女儿一百岁,全家人大摆寿诞,风风光光地热闹了一场。而儿子一家的发展却坎坎坷坷,挫折不断。呜呼!大伯若在天有灵,定会在心里打鼓:自己当初所精心挑选的风水之地是否妥当?它为什么就荫蔽不了自己的儿子呢?</p><p class="ql-block">嗟呼!人生家长里短,是非功过,孰能厘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