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春》(六)西昌古城 (张文琼 图/文)

张文琼

<p class="ql-block"> 《云南之春》(六)</p><p class="ql-block"> 一一西昌古城</p><p class="ql-block"> (张文琼 图/文)</p><p class="ql-block">西昌市</p><p class="ql-block"> 据说,西昌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古称邛都、建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是攀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被誉为“蜀滇锁钥”。</p><p class="ql-block"> 气候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月亮城、太阳城、航天城、小春城之美誉,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西昌地域,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西昌”。</p><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央红军过凉山,召开了礼州会议,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1950年,西昌解放,设立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1978年,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西昌撤县设市。西昌旅游景点众多,如邛海·泸山、螺髻山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凉山彝族山区》</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北路》</p> <p class="ql-block">蓝花楹</p><p class="ql-block"> 据说,蓝花楹属植物界一一被子植物门一一双子叶植物纲一一管状花目一一紫葳科一一蓝花楹属。</p><p class="ql-block"> 原产南美洲,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国南部多有引种,为观赏、观叶、观花树种。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花蓝紫色,花序长达30厘米,直径约18厘米;花萼筒状,长宽约5毫米,萼齿5;花冠筒细长,蓝色,下部微弯,上部膨大,长约18厘米,花冠裂片圆形。蒴果木质,扁卵圆球形,迟裂;种子扁平,周围具透明的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花楹初开》</p> <p class="ql-block">《建昌路牌坊》</p> <p class="ql-block">《文汇路》</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p><p class="ql-block"> 据说,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府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已有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144公顷。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市。现存面积约130公顷,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p><p class="ql-block"> 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2021年,西昌全面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建昌古城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p> <p class="ql-block">《北街何家大院》(年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瞿家大院》(年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张家大院》(年代:中华民国)</p> <p class="ql-block">《建平门》</p> <p class="ql-block">西昌卫星发射中心</p><p class="ql-block"> 据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的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70年,作为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管理使用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西昌发射场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西昌发射场地处山区,是全球十大发射场中气候条件最为复杂的发射场之一。</p><p class="ql-block"> 西昌发射中心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中心是中国首次完成200次发射的航天发射中心,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纪录。从“1”到“100”,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时32年,而从“100”到“200”仅用6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2025年5月13日02时0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展馆》</p> <p class="ql-block">《卫星发射塔及发射场面图片》</p> <p class="ql-block">礼州会议</p><p class="ql-block"> 据说,礼州会议是当年红军长征在四川凉州市西昌市召开的会议。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边家祠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做出了行军路线的重大调整,正式确定了北上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p><p class="ql-block"> 礼州会议的正确决策成就了“彝海结盟”的佳话,为抢渡大渡河的壮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影响深远。而红军长征过礼州留下的革命历史文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成为了礼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州红军长征广场》</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礼州会议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礼州田坝红军村》</p> <p class="ql-block">《红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彝海结盟</p><p class="ql-block"> 据说,彝海结盟,是指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途经四川大凉山的中央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歃血为盟,“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一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p><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小叶丹彝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彝族风情壁画》</p>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九日整理写完)</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张文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