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 — 民俗体验 (家庭篇) <p class="ql-block"> 粽香艾叶凝诗意,人间至味在家园。光丰小学《依托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匠心独运,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体验家庭活动。活动秉承"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创新设计绘彩蛋、挂艾草、做香包、诗词配画、包粽子、观龙舟赛等多元互动项目,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千年民俗的文化脉络。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与家长现场指导,孩子们不仅掌握传统技艺,更在粽叶飘香中领悟屈原精神的当代价值,在鼓点激昂间感受家国情怀的文化传承。</p> 01 彩蛋集趣|艾香迎福 <p class="ql-block"> 在"彩蛋集趣、艾香迎福"主题活动中,热爱手工创作的学子们沉浸于童趣盎然的端午画卷。他们执起斑斓彩笔,在浑圆蛋壳上勾勒出心中端午胜景:或绘龙舟竞渡的激越,或描粽叶飘香的静谧,一笔一画间尽显传统彩蛋工艺的雅趣。当稚嫩指尖轻抚温润蛋壳,传统习俗的温度便悄然浸润心田。</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少年们效仿先人将菖蒲、艾草束插于门楣,悬于堂前,青翠叶片在风中轻摇,暗合"绿艾悬门添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的古韵。更有学子手持香囊,吟诵"菖华泛酒尧樽绿,菰叶萦丝楚粽香",让草木清芬与诗词雅意交织成端午特有的文化韵律。这抹穿越千年的艾香,既承载着驱邪避秽的祈愿,更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p> 02 诗意端午|丹青传韵 <p class="ql-block"> 以诗文载道,以书画传情。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少年笔尖悄然展开。此次活动以"诗情画意庆端午"为核心命题,通过"文墨交融"的创新形式,构建起传统节庆与当代生活的诗意桥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横竖撇捺间感受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将龙舟竞渡的磅礴气势与粽叶飘香的市井温情定格于宣纸之上,实现文字意境与画面语言的互文共生。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之旅通过孩子们的笔尖缓缓开启。通过“以诗文配画”的独特形式,同学们深入品读端午诗词的深邃意境和澎湃激情,用笔墨丹青展现传统文化的典雅风韵和永恒魅力。</p> 03手作时光|裹粽传情 <p class="ql-block"> 仲夏时节,粽叶飘香。喜爱美食的同学们带来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实践挑战——巧手包粽子。在家长的指导下,他们学习清洗清香的粽叶、浸泡晶莹的糯米、准备丰富的馅料,并动手尝试包裹、捆扎、蒸煮。这不仅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次与千年饮食习俗的亲密对话。同学们在氤氲的蒸汽和诱人的粽香中,亲手触摸端午的核心记忆,体味传统技艺的匠心,感受劳动创造美味的喜悦,深刻理解粽子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象征。</p> 04龙舟观赛 |热血传承 <p class="ql-block"> 今年老家在湘东区和芦溪县的孩子们端午节有眼福了。他们在家人的带领下前往河边观看龙舟比赛。以下是家长们在各大社交平台晒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比赛现场热闹非凡:<span style="font-size:18px;">呐喊声、助威声、鼓点声、喝彩声不绝于耳。</span>孩子们看的热血沸腾,感受到了龙舟比赛所 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协作精神。</p> 05吟诵端午|诗歌寄情 <p class="ql-block"> 当龙舟竞渡的鼓点叩响仲夏的窗棂,艾草的清芬漫过千年诗行,我们以童声作舟,载一江浸染粽香的星辉,驶向屈原笔下的家国长河。此刻,光丰小学少年充满深情的吟诵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是端阳。诗未央,情更长。"愿这一帧帧盈满粽香与墨香的诵读影像,成为孩子们生命里永不褪色的文化胎记。</p> <p class="ql-block"> 此次端午民俗家庭体验系列活动,是光丰小学语文诗词课题组深化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坚信,以手绘彩蛋、悬艾迎福、巧制香包为起点,在诗书共咏与水墨丹青的墨香浸润中,通过巧裹糯香共飨时味、击水竞舟领略民俗激情的多维度参与,同学们不仅能深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其蕴含的爱国精神、人文情怀,更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心。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在传承中创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种将历史记忆转化为鲜活体验的教育模式</span>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好少年。</p> <p class="ql-block">本文由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萍乡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依托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JGYW-24009课题组供稿。</p><p class="ql-block">撰稿:邓雪芬</p><p class="ql-block">供图:倪宗良 张婵 吴蓉蓉</p><p class="ql-block">编辑:邓雪芬</p><p class="ql-block">审核:温翠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