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

郭栩炎

<p class="ql-block">口述40分钟,修改10分钟。全文1258字。</p> <p class="ql-block">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p><p class="ql-block">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疾之忧。”</p><p class="ql-block">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p><p class="ql-block">这三句都出自孔子所写的《论语》。说的是,有关尽孝和报恩的内容,正契合今日的大报恩寺之行。讲到报恩的“恩”字,何老师给我们拓展了一个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传说雍正时期有一个道士,遇上了三位意气风发的科举赶考人,并预测他们三个就是今年的新科状元、榜眼以及探花。三人只当是道士在开玩笑,就问那老道士那到底谁是状元呢?老道士微微一笑,给他们三人做了一个测试,让他们随便在桌上写一个字。第一个人写了一个因为的因字。老道士便说因字的外面是一个框,代表的是国家,而里面一个“大”,这就像躺着的一个人,而且是最大的唯一一个人,你就是状元!第二个人也来题字,他动了个小心思,直接模仿第一个人也写了一个“因”字,那老道士便说他是无心之举,而你是有心的,所以要在音下面加一个心,这便是有心之音,也就是“恩”字,所以你将得贵人加恩,方可成为探花。</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塔的名字叫做大报恩寺。这就是朱棣当上皇帝以后,为了感恩他的父母——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建造的一座寺庙。当时他们有着世界先进的烧琉璃技术,并且为了防止之后琉璃塔遭破坏,在烧窑的时候,整整烧了3套材料。这使得大报恩寺一度成为西方视角中,中国宝塔的形象代表,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有一个拱门,走进去是一个满是壁画的长廊,上描绘了九色鹿的故事。传说有一个猎人不小心掉入了河中,生命垂危之际被九色鹿救起。九色鹿不求他报恩,只求他不要说出自己的存在。可之后猎人为了利益向国王说出了九色鹿所住的那片森林。最后九色鹿用真诚和智慧救下自己的生命,国王也斥责了那个忘恩负义的猎人,并命人从此不可伤害舍己为人的九色鹿。动物皆有报恩之心,又何况是人呢。</p> <p class="ql-block">接着何老师带我们体验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环节。第一个便是拿金色的笔描经书。经书的名字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抄完经书何老师便给我们介绍起了佛教的打坐。首先需要一个菩提垫放在屁股下面,坐稳后便把一条腿像盘腿坐一样放到另一条腿的下面。再把另一条腿搬至前一条腿的上面。最后再把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肚子前方,两个大拇指紧扣。禅修的姿势就做好了。看着眼前金色的文字,我们跟着何老师再一次诵读了经文。</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环节便是有关端午节的活动。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条五彩绳,据说不同地区,五彩神绳也有不同的习俗。有的地方在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节下脱下五彩绳,把它扔到屋顶。喜鹊便会把它叼上天,搭成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也有人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下雨天摘下来,把它扔进河里或者小溪。便有驱虫去病的寓意。我们还了解到有关端午节的别称,例如端阳节,端礼节、端五节、龙舟节、龙日节、粽子节、解粽节、五黄节、五月节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大报恩寺,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明朝的历史,更让我懂得了,要去孝顺父母。虽然我不能像朱棣一样给父母建寺,但是我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帮他们做一些家务,给他们减轻负担,这同样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p>